[实用新型]带滤酸片的太阳能储能蓄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6698.6 | 申请日: | 200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76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潘学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鸿贝电源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6 | 分类号: | H01M10/46;H01M10/06;H01M10/52;H02J7/35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802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滤酸片 太阳能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储能蓄电池,尤其涉及该太阳能储能蓄电池中的排气处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清洁能源太阳能应用逐渐增加。
太阳能系统具有易安装、易扩展、易拆卸的特点。太阳能系统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存储蓄电池,而蓄电池寿命的长短决定了太阳能系统的有效工作寿命。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普通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由于太阳能系统安装在地下或半地下较密闭的空间内,通风散热条件差,在高温季节充电时,会产生较多的含有氢、氧混合的气体(见图1),在密闭的空间内,如增加到一定浓度,遇明火会造成爆炸。2.现在使用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电解液为贫液设计,在排气过程中,会夹带部分电解液排出蓄电池,电解液的减少会造成蓄电池容量快速衰减,循环寿命次数降低直至寿命终结。图中:蓄电池上盖1、安全阀2、蓄电池内部3、气体、液体向外排出方向4、内部气体、电解液排出方向5、电池槽6。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带滤酸片的太阳能储能蓄电池,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安置在蓄电池内部上端的蓄电池上盖;在蓄电池上盖下安置一个与电池槽二侧相接的安全阀;在所述的安全阀平面下侧还包括一片高分子微孔材料制成的滤酸片;所述滤酸片的形状圆柱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达到了蓄电池氢气排放少,不失水的目的,有效的提高了太阳能储能蓄电池循环寿命,防止容量快速衰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太阳能储能蓄电池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2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安置在蓄电池内部3上端的蓄电池上盖1;在蓄电池上盖1下安置一个与电池槽6二侧相接的安全阀2;在所述的安全阀2平面下侧还包括一片高分子微孔材料制成的滤酸片7;
所述滤酸片7的形状圆柱体;
所述的滤酸片7厚度在3.5-4.5mm之间。
图中:气体向外排出方向40、内部气体、电解液排出方向5、电解液41、水回流方向42。
蓄电池内部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及夹带的电解液,气体部分由于电池槽耐压有一定限度,超出部分需排出,否则会造成蓄电池变形,另外也要抑制氢气的排出;夹带的电解液是蓄电池正常工作必须的,不能失去。
本实用新型在排气结构中增加了一片滤酸片,它是由高分子微孔材料制造,气体通过滤酸片时,正极产生的O2和负极产生的H2在滤酸片的微孔内产生化学反应(O2+2H2=2H2O),生成液体水回流至蓄电池内;夹带的电解液流进微孔时,由于微孔通道弯曲,阻力增大,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至蓄电池内,达到了蓄电池氢气排放少,不失水的目的,有效的提高了太阳能储能蓄电池循环寿命,防止容量快速衰减。
酸雾测试:
对上述普通结构12V100AH蓄电池及改进后的太阳能储能12V100AH蓄电池充满电后,以13.8V进行72小时恒压充电,并将PH试纸放置在蓄电池排气阀上方,观察PH试纸是否变化,数据如下:
防爆性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鸿贝电源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鸿贝电源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66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