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量提示和自动停止输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7031.8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32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8 |
发明(设计)人: | 马圣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5/36 | 分类号: | A61M5/36;G08B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翟 羽 |
地址: | 200025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提示 自动 停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装置,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输液量提示和自动停止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治疗是临床最常见、最普遍的治疗方式,它几乎横跨了临床所有科室。据调查有90%科室的住院病人接受静脉治疗,外科住院病人几乎100%需要接受静脉输液。现在常用的输液器有以下几种:1、普通的输液器:是一百多年前莫菲氏发明的用固定吊架将药液高挂由上而下的重力原理为病患者输液;2、输液报警器:它是一种斜射式光电输液报警器,夹装于输液管外,当输液管内液体降至该报警器内光通道以下时自动声光报警;3、输液泵:是指机械或电子的控制装置,它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上述输液器存在以下缺陷:1、普通的输液器:不能在药液滴完时停止输液,导致气体有可能进入病人体内的不良后果;2、输液报警器:是一种电子产品,成本相对较高,不易在医院中的推广使用。而且,它只是在输液即将结束时,提醒护理人员,并没有自动停止输液。故并没有从根本上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3、输液泵:虽然有的型号输液泵可以自动停止输液,但是它的主要功能还是控制输液速度的恒定。而且它的成本相对更加高,不易于在一些普通病房和门诊输液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量提示和自动停止输液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液量提示和自动停止输液装置,包括输液容器,莫非氏管和输液管,所述的输液装置还包括第一球囊,第二球囊和嵌球窝,所述的第一球囊设置在输液容器内,所述的莫非氏管下部设有嵌球窝,所述的第二球囊设置在莫非氏滴管内。
所述的第二球囊的直径小于嵌球窝的直径,大于输液管的直径。
所述的输液容器是输液袋或者是输液瓶。
依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在现有输液装置基础上增加了第一球囊,第二球囊和嵌球窝。第一球囊设置在输液瓶或袋中,第一球囊是有色且夜光的中空球囊:有色,是为了醒目,能在白天可以较容易地观察到剩余的液量;夜光,也是为了醒目,能在夜间可以较容易地观察到剩余的药液量。传统的莫非氏管中药液全部滴完,空气将进入患者血管中。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中空囊球,当药液输注时,它始终漂浮在液平面上,液体顺利的流动。当药液输完时,第二球囊随液面下降,直至堵住莫非氏管中央的出口,莫非氏管中空气不会继续输入,有效地阻止空气进入患者血管中。莫非氏管下部的嵌球窝:用来专门固定第二球囊,当药液输完时,中空的第二球囊随液面下降,下降到嵌球窝内,阻断莫非氏管的出口,导致停止输液。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输液装置中设有第二球囊,在药液输完时,第二球囊随液面下降,下降到嵌球窝内,阻断莫非氏管的出口,自动停止输液。有效的解决了输液器无法自动停止输液的问题,同时有效的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以及消除了病人对气体可能进入体内的顾虑,缓解了病人在输液时的心理压力。本实用新型使用简便,成本低,广泛适用于门诊输液病人和住院输液病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药液输完后,第二球囊下降到嵌球窝内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第一球囊 2.第二球囊
3.嵌球窝 4.输液容器
5.莫非氏管 6.输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看图1,图1是一种输液量提示和自动停止输液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输液装置包括第一球囊1,第二球囊2,嵌球窝3,输液容器4,莫非氏管5和输液管6。所述的第一球囊1设置在输液容器内,漂浮在药液中。所述的莫非氏管5下部设有嵌球窝3,所述的第二球囊2设置在莫非氏滴管内,漂浮在莫非氏管5内的药液中。当药液输完时,第二球囊2随液面下降,下降到嵌球窝3内(见图2),阻断莫非氏管5的出口,导致停止输液。所述的第二球囊2的直径小于嵌球窝3的直径,大于输液管6的直径。所述的输液容器4是输液袋或者是输液瓶。第一球囊1和第二球囊2是中空的球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70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倒流的负压引流瓶
- 下一篇:分步给药式静脉输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