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基坑降水保留井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57125.5 | 申请日: | 200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61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章谊;顾阳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 玮 |
地址: | 20008***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降水 保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深基坑降水井。
背景技术
深基坑开挖是现代大型地下构筑物的重要施工程序,基坑中降低地下水位也叫做地下水控制,即在基坑工程施工中地下水要满足支护结构和挖土施工的要求,并且不因地下周边的变化对基坑周围的环境和设施带来危害,因此一般采用深井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的方式来解决此类技术问题。
通常,在基坑开挖至坑底后,常规方法是将原降水深井井管直接保留,待底板施工完成且底板后浇带封闭后再进行封井。
上海市卢湾区第55街坊工程基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开挖深度17.5m~20.6m,基坑共布置降水疏干井169口。基坑开挖至坑底后,需保留50口井继续泄水。深井井壁管均采用直径φ273mm焊接钢管,若按常规方法直接留置,底板钢筋会被大量截断,大量钢管将永久埋入地下,不够经济。此外,底板钢筋绑扎施工中遇井只能将底板钢筋截断并采取补强措施。且结构完成后,留置井点管内外也很容易产生渗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深基坑降水保留井,包括:预制混凝土井管,其管壁具有孔洞;砾石置于所述预制混凝土井管内;透气隔层材料包裹于所述预制混凝土井管管壁外侧;井孔,设于土层中;所述内置砾石外包透气隔层材料的预制混凝土井管置于所述井孔中;具有两个开孔的封闭板封闭所述预制混凝土井管的上端;加压管和出水管分别穿过所述封闭钢板的两个开孔,其下端均置于所述预制混凝土井管内,且所述加压管和出水管与所述开孔之间封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深基坑降水保留井具有以下特点:
1.抽水时,只需用普通空压机从加压管加气,出水管就会出水;
2.混凝土管造价比钢管井更经济;
3.不影响底板钢筋绑扎;
4.封井十分简单,只需先关闭出水管阀门,从加压管进行注浆(微膨胀),达到一定压力后,打开出水管阀门,至出水管浆液流出即可,并关闭两个阀门。待大底板混凝土整浇层浇捣时将阀门覆盖在下方,可有效防止渗水。
5.普通降水井上有圆孔无法焊止水片,而此类保留井上无任何空隙,可以焊两道止水片,大大减小了井管渗水的可能性。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深基坑降水保留井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深基坑降水保留井结构示意图。预制混凝土井管1,其管壁具有按梅花状布孔的孔洞。砾石2置于预制混凝土井管1内。两层无纺布作为透气隔层材料3包裹于预制混凝土井管1的管壁外侧。井孔4设于土层中。内置砾石2外包透气隔层材料3的预制混凝土井管1置于井孔4中。具有一块两个开孔5的封闭钢板6封闭预制混凝土井管1的上端。在本实用新型中封闭钢板6也可以用水泥板代替。加压管和出水管分别穿过封闭钢板的两个开孔5,其下端均置于预制混凝土井管1内,且加压管7和出水管8与开孔5之间封闭。加压管7置于预制混凝土井管1内的长度短于出水管8置于预制混凝土井管1内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封闭钢板6的上面还可以覆盖有垫层9以及大底板10,加压管7的上端可以设置有阀门1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压管和出水管管壁外侧均焊接有2道4mm厚、50mm宽钢板止水环片13、14,可有效防止管壁外侧渗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抽水时,只需用普通空压机从加压管7加气,出水管8就会出水;封井时,先关闭阀门12,只需从加压管7进行注浆(微膨胀),待达到一定压力后,开启阀门12,至出水管8浆液流出即可,并关闭阀门11、12。待混凝土整浇层浇捣时将阀门11、12覆盖在下方,可有效防止渗水。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第二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71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配浆机
- 下一篇:玉米秸秆复合人造板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