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通风格栅结构的安全帽帽壳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7310.4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98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李鸿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鸿宾 |
主分类号: | A42B1/10 | 分类号: | A42B1/10;A42B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常 明 |
地址: | 20004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通风 格栅 结构 安全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帽,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通风格栅结构的安全帽帽壳。
背景技术
在建筑、矿山、冶金等作业场所的生产作业过程中,意外的高空坠落物撞击作业者的事故频有发生,它极易造成人体头部伤害,其危险性最大,因此劳动安全监察部门明令要求进入上述作业场所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
安全帽由帽壳、帽衬、下颌带等部件组成。帽壳由壳体、帽舌、帽沿等构成。帽衬由帽箍、衬带联接插口等构成缓冲装置。
目前,安全帽的帽壳材料国内外普遍采用合成树脂材料,如不饱和树脂、聚碳酸酯、ABS工程塑料、聚乙烯、聚丙烯等改性增强材料。采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安全帽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重量轻,制作成型方便,已得到广泛使用。
在佩戴安全帽的过程中,帽衬的帽箍、衬带与人体的头骨部位紧贴,尤其帽箍的圈带在人的额骨至后脑骨绕头围部分一圈都较紧密地贴合。帽箍与帽壳之间留有少量的间隙用以安装两者之间的连接件,并以此产生有限的空气流通。
因此,上述安全帽人们在佩戴过程中,仿佛人的头部套上了一个不透气的盖子,尤其夏季在太阳的暴晒下及在高温的工作状态下尤为闷热,加之人的头部排出的热量和水气无法蒸发,使得汗珠往下流淌,给人不舒适的闷热的感觉。
另外,现有的安全帽为了使之透气性好,一般采用藤条与竹条编织,这种材料不耐燃烧,抗穿刺性能差,且为手工编织,质量不易保证,因此近年来使用数量已逐年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通风格栅结构的安全帽帽壳,它解决了现有安全帽佩戴时不透气、闷热不舒适,若用藤条与竹条编织不耐燃烧、抗穿刺性能差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通风格栅结构的安全帽帽壳,它包括壳体、帽舌和帽沿,所述壳体的侧立面设有通风格栅结构,该通风格栅结构具有二个以上通风格栅,每个通风格栅设有数个开口通道;所述壳体顶部为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通风格栅结构的安全帽帽壳是在帽壳部分设置了通风格栅,帽壳顶部采用整体结构,以保证安全性能。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通风格栅结构的安全帽帽壳,体现了以下优点:
1、佩戴舒适,通风透气,尤其适应高温场地的应用。
2、安全可靠。帽壳顶部采用整块结构,帽壳的侧立面采用通风格栅结构,帽壳整体结构牢固,当受到坠落物冲击时能有效地分解冲击力,以保护作业人员头部避免伤害。
3、通风格栅开口部分的倾斜角度可起到通风、防尘、防雨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通风格栅结构的安全帽帽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安全帽帽壳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通风格栅结构的安全帽帽壳,它由壳体1、帽舌和帽沿组成。
在壳体1的侧立面设置通风格栅结构,即沿着头围圆周方向,在帽壳顶部至帽沿部分的区域内设置通风格栅结构。该通风格栅结构具有二个以上通风格栅2,通风格栅2的高度应控制在帽壳顶部与帽沿之间。通风格栅2应设置在偏离帽壳顶筋的壳体侧立面。通风格栅2还应设置在偏离帽衬联接插口的壳体侧立面。通风格栅的设计部位考虑了避开帽壳的顶筋和安装帽衬的插口部位,用以保证帽壳的整体强度与使用安全性。
每个通风格栅2设有数个开口通道21。通风格栅的开口通道21呈由内向外、由高向低的倾斜状。如图2和图3中所示,通风格栅2从剖面结构观察,其开口空档部分与帽壳顶部均设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例如45°~60°,此类角度的倾斜结构可以防止雨水、粉尘等落下时进入帽壳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帽帽壳壳体1顶部设计为整体结构,以保证帽壳的安全性能。
当然,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换、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鸿宾,未经李鸿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73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