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精度数控机床铣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0211.1 | 申请日: | 200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93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华;李学祥;马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华林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B23C3/28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0041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数控机床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精度数控机床铣夹具。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加工方形薄壁超长零部件等类似待加工部件时,由于待加工部件本身的长度较长,经常会遇到装夹困难的问题。对于这种方形薄壁超长零部件,通常以工作台的工作面作为定位的基准面,由于待加工部件本身具有形状公差,当需要在待加工部件上加工槽时,难以保证多组槽的加工精度,一旦加工后出现问题,也很难补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数控机床铣夹具,该夹具既能够保证定位精准、同时也便于对待加工部件进行加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精度数控机床铣夹具,包括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的定位架,定位架上部的悬置状的定位板的下表面为定位基准面,定位板的下方设有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与定位基准面之间放置待加工部件。
本实用新型将定位板的下表面作为定位基准面,通过支撑机构顶紧待加工部件,使待加工部件的待加工面与作为定位基准面的定位板下表面紧密贴合,避免了由于待加工部件本身的形状公差所造成的定位误差。本实用新型定位精准,同时便于对待加工部件进行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放入待加工部件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放入待加工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待加工部件加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是以图1、2给出的实施例进行描述的,其中,刀具10位于上方,工作台50位于刀具10的下方,刀具10可以在水平方向行走,上下垂直方向进刀。
一种高精度数控机床铣夹具,工作台50向上设置定位架20,定位架20的形状大致呈Z形或工字形,定位架20上部的悬置状的定位板21的下表面为定位基准面22,定位板21的下方设有支撑机构30,该支撑机构30与定位基准面22之间放置待加工部件40,待加工部件40的待加工面与定位基准面22贴合,定位板21上开设有可供刀具10穿过及行走的工艺通孔23,定位板21与定位架20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如图1、2所示,刀具10穿过定位板21上的通孔23对待加工部件40进行切削加工。由于待加工部件40本身很长,一般为5~6米长,因此,定位架20可以制作多个组成一组对待加工部件40装夹,且一组定位架20的长度与待加工部件40的长度一致,便于对待加工部件40进行装夹。
结合图1、2、3、4,方形薄壁超长零部件等类似细长管的长度L较长,管体本身存在形状公差,在待加工部件40的上表面加工槽41时,若采用工作台50的工作面作为基准面,则无法克服由待加工部件40本身具有的形状公差所带来的定位误差,所加工出来的槽深H也大小不一,加工后必须采用手工修缮尺寸。本实用新型以定位板21的下表面作为定位基准面22,克服了定位误差,从而提高并确保了加工精度,保证槽深H的大小一致。
以下结合图1、2、3、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所述的支撑机构30为包括第一、二滑块31、32的斜锲机构,第一滑块31的下面位于工作台50上并可沿其工作面滑动,第一滑块31的上面与第二滑块32的下面贴合,该贴合面与工作台50的台面之间有夹角α,10°<α<30°,第二滑块32的上面与待加工部件40贴合。换句话说,支撑机构30采用斜锲机构,该斜锲机构包括第一、二滑块31、32,第一滑块31位于工作台50上并可沿其工作面滑动,第一滑块31向上设置与其构成滑移配合的第二滑块32,二者相对的斜面彼此吻合,第二滑块32与待加工部件40贴合。
所述的工作台50上固定设置呈L形的支架33,支架33的立板上开设可供螺栓34连接的螺纹孔,螺栓34穿过螺纹孔旋入第一滑块31内,所述的立板是指支架33上与工作台50的台面垂直的板体。当拧紧螺栓34时,支架33将旋紧力传递至第一滑块31,随着螺栓34旋入第一滑块31内部,第一滑块31沿工作台50的工作面水平向左运动,同时,第二滑块32由于第一滑块31的作用向上顶紧待加工部件40,随后刀具10进刀,刀具10按照定位板21上所开设通孔23的走向对待加工部件40进行加工,加工后,在待加工部件40的外壁上形成槽41,其形状与通孔23的形状相同,呈一对对的“八”字状,槽41的形状可根据加工的需要调整,槽41的深度H由进刀量决定,槽深H允许的公差值为±0.01mm,加工完一组槽41之后,旋松螺栓34,将待加工部件40向刀具10内平移,完成对下一组槽41的加工,以此类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在工作台上设置定位板21,以定位板21的下表面作为定位基准面22,待加工部件40的待加工面与定位基准面22直接贴合,刀具10经过定位基准面22直接对待加工部件40实施加工,这种夹具避免了因待加工部件40本身的形状公差所带来的定位误差,定位精准,从而提高并确保了加工精度,同时便于装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华林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华林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02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封材料硬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氧化锌铝靶材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