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纤有边络筒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0823.0 | 申请日: | 200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65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徐华林;徐亚强;徐亚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华林 |
主分类号: | B65H54/20 | 分类号: | B65H54/20;B65H54/74;B65H5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奚胜元 |
地址: | 213161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有边络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碳纤有边络筒机涉及的是一种卷绕碳纤维丝束的有边络筒卷绕机,将购进的原卷绕在纸管上的碳纤维丝束重新分卷绕在若干有边筒筒上,供碳素织布织造时,经向丝束从筒架上作无捻退解用。
背景技术
目前碳纤维丝束卷绕采用原始状态的手工生产方法,先将碳纤维丝束退解在纸箱内,再将纸箱内的碳纤维丝束无序卷绕在有边筒管上,需化费大量劳力和时间,而且卷绕很不均匀,不利于织造,还会造成碳纤维原料丝束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碳纤维有边络筒机,将购进的原卷绕在纸管上的碳纤维丝束重新分卷绕在若干有边筒管上,供碳素织布织造时,经向丝束从筒架上作无捻退解用,既提高了碳纤卷绕质量,又节省了大量的劳力,提高效率,减少了碳纤维丝束在生产中的浪费。
碳纤有边络筒机是采取以下方案实现的:碳纤有边络筒机包括电机、主轴、三角皮带轮、小齿轮、电机小三角带轮、摩擦片座、滑动轴套、销轴、销轴头、压簧、有边筒管、导丝杆、直线轴承座、短连杆、摇杆、滚轮、凸轮、大摩擦轮、摩擦盘、摩擦盘轴、重锤、滑动轴承座、大齿轮、压簧头、压簧、导丝轮、调节螺母、纸管插头、纸管顶头、插销芯轴和插销座。
主轴通过轴承、轴承座,装在机架上部,电机装在机架下部,主轴一端装有三角皮带轮、小齿轮,电机输出轴上装有电机小三角带轮,电机小三角带轮通过三角皮带与三角皮带轮相连,主轴另一端装有摩擦片座,摩擦片座中装有摩擦片。滑动轴套通过支架装在机架上部,滑动轴套内装插有销轴,销轴一端装有销轴头,销轴另一端装有手柄球,销轴头与滑动轴套之间装有压簧,有边筒管一端套装在摩擦片座中,另一端套装在销轴头上。滑动轴承座装在机架上部,中,摩擦盘轴装在滑动轴承座中,摩擦盘轴一端装有大齿轮,大齿轮与主轴一端装有的小齿轮啮合。摩擦盘轴的另一端装有压簧头,摩擦盘活套在摩擦盘上,摩擦盘与压簧头之间装有压簧。大摩擦轮和凸轮套装在凸轮轴上,凸轮轴装在机架中部。
摇杆活动连接在机架下部,摇杆口中部装有滚轮,摇杆上装有拉绳,拉绳连接有重锤,滚轮通过重锤重力作用,顶靠在凸轮外周面上,当凸轮转动时摇杆产生摆动。
直线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部,导丝杆直插装在直线轴承座内,通过短连杆与摇杆活动连接。调节螺母旋装在导丝杆外端丝杆上,在调节螺母外部装有导丝轮,在导丝杆上装有塔形弹簧与导线螺母端面相接触用于调节导丝轮导丝位置,以及防止工作中调节螺母松动。
芯轴固定在机架上,纸管插头通过轴承固定在芯轴上可绕芯轴旋转,在纸管插头后侧装有涨力纱带半幅包的一圆柱体,纱带上装有调节纱带张力拉簧,以调节纸管插头旋转涨力。纸管插头前侧设置有带边的短圆柱体,用于供装牢纸管。插销座固定在机架上,插销芯轴一端通过轴承装有纸管顶头,纸管顶头一侧设有短圆柱体,用于装插纸管,在纸管顶头与插销座之间装有顶头弹簧,用于装插纸管,纸管一端套装在纸管插头与纸管顶头之间,用于退解购进的原卷绕在纸管上的碳纤丝束。
碳纤维有边络筒机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将购进的原卷绕在纸管上的碳纤维丝束重新分卷绕在若干有边筒管上,供碳素织布织造时,经向丝束从筒架上作无捻退解用,既提高了碳纤卷绕质量,又节省了大量的劳力,提高效率,减少了碳纤维丝束在生产中的浪费。碳纤维有边络筒机是碳纤布生产必备的辅助设备。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碳纤有边络筒机示意图。
图中:1、主轴,2、三角皮带轮,3、小齿轮,4、电机小三角带轮,5、摩擦片座,6、滑动轴承座,7、销轴,8、销轴头,9、有边筒管,10、导丝杆,11、直线轴承座,12、短连杆,13、摇杆,14、滚轮,15、凸轮,16、大摩擦轮,17、摩擦盘,18、摩擦盘轴,19、滑动轴承,20、大齿轮,21、压簧头,22、压簧,23、导丝轮,24、调节螺母,25、纸管插头,26、调节纱带张力拉簧,27、纸管顶头,28、插销芯轴,29、插销座,30、纸管,31、重锤,32、电机,33手柄球,34、压簧,35、机架,36、摩擦片,37、凸轴轮,38、塔形弹簧,39、芯轴,40、拉绳,41、顶头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华林,未经徐华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08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