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磁动力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1148.3 | 申请日: | 200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78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安琦;胡步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恒辉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H02J7/35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16江苏省昆山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动力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磁动力装置,尤其是一种太阳能磁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动力装置,如电动机,大多需损耗动力能源,而随着地球能源的日益损耗,研制不损耗地球能源的动力装置日益成为业界的关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磁动力装置,通过太阳能电源组采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磁动力机运作,不消耗地球资源,环保节能。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太阳能磁动力装置,包括磁动力机和太阳能电源组,所述磁动力机包括筒形外壳、主轴、外绝缘层、线圈、外磁条、内磁条和感应线圈,主轴可自由转动置于筒形外壳的中心轴线上,主轴外周面上固设成环柱形的感应线圈,感应线圈外周面上固连成环状排列的若干内磁条;筒形外壳内壁上固设成环柱形的线圈,线圈连接太阳能电源组,线圈与筒形外壳内壁间阻隔有成环柱形的外绝缘层,这样可防止线圈漏电于筒形外壳而发生意外,线圈内壁上固连成环状排列的若干外磁条,所述内磁条与外磁条间始终保持有一定间隙,内磁条与外磁条皆呈均匀间隔排列且内磁条与外磁条的数量不一致,从而使内磁条与外磁条始终为非对应排列,所述内磁条与外磁条皆为电磁铁,这样通过太阳能电源组通电于线圈,外磁条产生磁极性,外磁条产生磁极性瞬间使线圈内瞬时发生磁通量变化,感应线圈瞬时产生感应电流,内磁条相应的产生磁极性,由于内、外磁条的非对应排列,通过磁极的同极相斥和异极相吸原理,使成环状排列的内磁条相对成环状排列的外磁条转动,内磁条的转动切割线圈内磁力线而使感应线圈继续产生感应电流,内磁条持续带有磁性,从而使环状排列的内磁条相对环状排列的外磁条持续转动,使主轴随之持续转动。
主轴可自由转动置于筒形外壳中心轴线上的结构是:筒形外壳一端设有端盖,端盖固定密封盖合于筒形外壳一端,端盖中心形成一凸盖,主轴一端置于凸盖中,凸盖内侧与主轴一端之间设有轴承;筒形外壳另一端中心设有一中心孔,主轴另一端穿过所述中心孔,筒形外壳的中心孔内侧与主轴另一端之间设有轴承,所述凸盖与中心孔位于筒形外壳的中心轴线上。
太阳能电源组包括控制系统、电源变换器、逆变器、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组,太阳能电池板连接蓄电池组,蓄电池组连接逆变器,逆变器连接电源变换器,电源变换器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连接线圈,太阳能电池板将采集到的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储于蓄电池组中,蓄电池组输出的电能经逆变器控制电流方向、电源变换器变换成所需电压和控制系统控制电流大小后,作为磁动力装置的初始电源输入线圈,以此来控制内、外磁条磁极性的方向和磁力大小,最终控制主轴转动的方向和转速。
主轴外周面与感应线圈间阻隔有成环柱形的内绝缘层,这样可防止感应线圈漏电于主轴而发生意外。
内、外磁条的相对面为斜面和斜弧面中的一种,这样在内、外磁条的磁极间产生距离的远近,使磁场作用力集中在距离近的内、外磁条磁极间,内、外磁条磁极间距离的不断变化确保了成环状排列的内磁条相对成环状排列的外磁条不断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太阳能电源组采集太阳能,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来提供磁动力机运作,通过磁动力机的内、外磁条的同极相斥和异极相吸,使成环状排列的内磁条相对成环状排列的外磁条持续转动,从而使主轴随之持续转动,整个动力装置不消耗地球资源,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磁动力机的A-A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恒辉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恒辉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11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缝纫机节电器
- 下一篇:交流混合磁轴承支承的高速电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