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容器内的差压式排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1235.9 | 申请日: | 2008-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74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顾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光阳动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24 | 分类号: | F16K3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214江苏省宜兴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容器 差压式 排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之间密闭以及排水的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容器内的差压式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不同容器之间进行密闭和排水工程往往需要排水装置,而现有的技术公开的相关装置,结构都较为复杂,且不易生产。例如,中国专利“一种排水装置”,专利号为03109041.9的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货物集装箱及其排水装置,该排水装置包括一主体,该主体内设置有一带有缺口的第一隔板和一具有预定高度的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将主体分隔成一第一腔室,利用其中一个端部与所述主体外相通;和一第二腔室,其一个端部与所述主体形成一体,第二隔板形成在所述第二腔室内,其将所述第二主体分隔成一第三腔室,利用所述第一隔板上的缺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以及一第四腔室,用于与所述主体外相通;第二隔板的高度超过所述第一隔板上的缺口。另外,中国专利“一种排水装置”,专利号为200520114944.8的实用新型专利也公开一种排水装置,其由两个排水阀和排水管道组成,其中排水阀包括阀体和密封盖,阀体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底部设有排水口;密封盖位于阀体的上端,并将阀体上端的进水口密封;在其中任一个排水阀内还设有过滤网,过滤网固定在进水口的内侧;排水管道与阀体底部的排水口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容器内的差压式排水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容器内的差压式排水装置,包括一端设有浮球的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安装在容器侧壁的固定座活动连接;连杆上活动连接有排水控制杆,排水控制杆的另一端与一阀板活动连接,阀板一侧通过铰链与安装在容器底部的阀板固定支座连接,所述阀板固定支座上端面设有与所述阀板形状相适配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连杆通过销钉与固定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连杆与排水控制杆通过销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排水控制杆通过连接螺钉与阀板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容器内的差压式排水装置,结构简单,利用浮球的浮力以及杠杆原理,能够简便的实现排水功能以及密闭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容器内的差压式排水装置,包括一端设有浮球6的连杆4,浮球6与连杆4之间通过固定螺丝5连接。连杆4的另一端与安装在容器7侧壁的固定座1通过销钉2活动连接。连杆4通过销钉11活动连接有排水控制杆3,排水控制杆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螺钉8与一阀板9活动连接,阀板9一侧通过铰链与安装在容器底部的阀板固定支座10连接。阀板固定支座10嵌入在容器7的底部。容器在没有水时,阀板受浮球及连杆本身的重量关闭通向容器外的出水口。
如图2所示,当容器7内部液体充溢时,将浮球6托起,浮球6通过连杆4、排水控制杆3带动阀板9开启,从而可以使容器内的液体排除。当液体平面低于排水控制杆3时,浮球6降下,从而将阀板9关闭,实现差压式排水的功能。更具体的说,当容器进水到一定液位时,浮球在液位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拉升,达到开启阀板,容器内的水顺着出水口很快排出,直至留有一定余液位,阀板受浮球及连杆的自重把阀板压住出水口,使容器内液面上的气体仍保留在容器内,不被排出,实现自动排水阻气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容器内的差压式排水装置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份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光阳动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光阳动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12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