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P-VEP的弱视检查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3145.3 | 申请日: | 200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84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496 | 分类号: | A61B5/0496;A61B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vep 弱视 检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电子产品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图像翻转模式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弱视检查系统。
背景技术
弱视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8且不能矫正者,弱视是儿童中较为常见的眼病,发病率约为2%-3%。我国有3亿多儿童,约有1千万弱视患儿。因此,弱视的研究及防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对弱视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弱视的关键。作为客观评估视功能的检查方法,视觉电生理广泛用于弱视的辅助诊断。视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Potential,VEP)属于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的范畴,是大脑皮层对视觉刺激发生反应得一簇电信号,又称为视诱发皮层电位(Visual EvokedCortical Potential,VECP)或视诱发反应(Visual Evoked Response,VER)。VEP可通过放在头部相应位置的表面电极被记录下来。
根据刺激频率的不同,视觉诱发电位可分为瞬态视觉诱发电位和稳态视觉诱发电位。中国专利局公布了“基于脑电稳态诱发响应的控制装置”(申请号:99122161.3),其采用稳态刺激诱发视觉诱发电位实现脑机接口,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对脑电信号进行频率分析,得到相应的频率成分,进而实现判断和控制。该技术的优点是信号提取方法简单,易实现。但该技术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对视觉刺激器的频率稳定性要求很严格,不同的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的刺激频率,而且各个频率必须非常稳定。若刺激频率不稳定,诱发电位的频谱峰值会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脑机接口控制信号提取的正确率。(2)稳态刺激频率范围一般为6-14Hz,而人的自发脑电α波频率为8-13Hz,其信号幅度强于诱发电位,选择刺激频率还需避开α波所在频带,视觉刺激频率的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3)当视觉刺激频率较高时,部分受试者感觉眼睛不适,眨眼次数增多,难以持续注视刺激目标。(4)还有少数受试者的瞬态诱发电位比较大,但当刺激频率较高时,可能会有部分人不能利用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实现脑机接口,则可尝试采用瞬态视觉诱发电位来实现脑机接口。
根据刺激方式不同,VEP主要分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利用图形方式(一般采用不同空间频率和时间频率的黑白棋盘格)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VEP信号,称之为P-VEP。在弱视诊断中,F-VEP没有特殊意义。患者的P-VEP信号有着特征的改变,这在弱视临床和研究工作中有两点重要意义,一是为临床医师提供早期发现儿童弱视的方法;二是对弱视发生机制提供客观的研究手段。
然而,P-VEP的提取非常困难,因为P-VEP信号十分微弱,通常淹没在波幅较大的背景脑电及其它噪声中,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处理技术来达到检测的目的。而常用的消噪方法在消除噪声的同时,数据信息也会产生失真而丢失真实信息。基于小波变换的消噪法能满足各种消噪要求,且与传统的消噪方法相比,小波消噪有很多优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瞬态的图像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技术提取脑机接口控制信号并实现了一个基于P-VEP的弱视检查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31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