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曳引钢丝绳导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64168.6 | 申请日: | 2008-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80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7/02 | 分类号: | B66B7/02;B66B11/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树镛 |
地址: | 315113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钢丝绳 导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曳引钢丝绳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梯曳引钢丝绳的运行普遍都是由导向轮、轿顶轮、轿底轮予以引导,所用的导向轮、轿顶轮、轿底轮都是采用单个的一体结构式大滚轮,按技术标准要求,每个轮子的直径必须大于或至少等于所用钢丝绳子直径的40倍,或者说每个轮子的半径必须大于或至少等于所用钢丝绳子直径的20倍,其滚轮的体积大,占用空间大。在安装时必须要求电梯的曳引机机架、轿顶或轿底位置能放得下滚轮并留有一定余量空间,特别是在无机房电梯、家用电梯、观光电梯等小巧紧凑的特殊结构电梯时,其安装受到很大的限制,给安装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和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满足大于或等于钢丝绳直径40倍或者说每个轮子的半径必须大于或至少等于所用钢丝绳子直径的20倍的技术标准要求,又能减少占用空间的电梯曳引钢丝绳导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电梯曳引钢丝绳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是由多个小滚轮和滚轮固定板组成,所述的小滚轮的转轴连接在滚轮固定板上,所述的多个小滚轮作圆弧排列,所述排列构成的外接圆的圆弧半径大于或等于所用钢丝绳直径的20倍。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梯曳引钢丝绳导向装置具有以下优点:采用若干个小直径滚轮,按照设计的“大滚轮”半径进行圆弧排列,使小直径滚轮的排列构成一个外接圆的圆弧,该外接圆的直径≧40倍钢丝绳直径,从而代替了原先的整个大滚轮,现有小滚轮的总体积和占用的空间只是原来大滚轮的1/4甚至更小,这种结构既满足技术标准要求,又满足结构紧凑、体积小巧的等特殊结构型电梯安装和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完善,所述的多个小滚轮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完善,所述的圆弧是指钢丝绳与作圆弧排列中第一个小滚轮的切点至钢丝绳与作圆弧排列中最后一个小滚轮的切点所形成的有效接触的钢丝绳运行的圆弧轨迹线。
作为改进,所述的小滚轮的沿周上还设置有与钢丝绳运行相适应的凹槽。这种结构设置,主要是防止钢丝绳在滚轮上跑偏,同时也防止多根钢丝绳运行时相互摩擦或缠绕。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用于电梯轿厢顶或轿厢底的曳引钢丝绳导向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轿厢顶或轿厢底的曳引钢丝绳导向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梯曳引机部位的曳引钢丝绳导向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梯曳引钢丝绳导向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中所示:1、曳引钢丝绳,2、大滚轮,3、小滚轮,4、固定板,5、凹槽,6、圆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电梯曳引钢丝绳导向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是现有技术的电梯轿厢顶或轿厢底的曳引钢丝绳导向装置,它是在电梯轿厢底的两个转角处设置了两个大滚轮2,电梯轿厢底部的曳引钢丝绳1在两个大滚轮2的导向下,顺绕着大滚轮2的转动方向进行运行,大滚轮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用钢丝绳1直径的40倍。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轿厢顶或轿厢底的曳引钢丝绳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是由多个小滚轮3和滚轮固定板4组成,所述的小滚轮3的转轴连接在滚轮固定板4上,所述的多个小滚轮3作圆弧6排列,所述排列的圆弧6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用钢丝绳1直径的20倍。所述的多个小滚轮3作圆弧6排列是指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小滚轮排列。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梯曳引机部位的曳引钢丝绳导向装置,小滚轮3的个数设置主要是根据导轨的弯曲弧6的长度,以及满足小滚轮3排列的圆弧6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用钢丝绳1直径的20倍的技术要求来设置。
所述的圆弧是指钢丝绳与作圆弧排列中第一个小滚轮3的切点至钢丝绳与作圆弧排列中最后一个小滚轮3的切点所形成的有效接触的钢丝绳1运行的圆弧轨迹线。
所述的小滚轮3的圆周上还设置有与钢丝绳1运行相适应的凹槽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宏大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41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