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刮漆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4843.5 | 申请日: | 2008-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62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勇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代理公司: | 永康市联缙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伟凯 |
地址: | 321301浙江省永康市东城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刮去漆包线绝缘层的电动刮漆器。
背景技术
漆包线在与其他电器元件连接时,需要先除去表层的绝缘层。为了快捷的除去其表面的漆层,中国专利02217204.1号便提供了“一种漆包线电动刮漆器”。在该技术方案中,电动刮漆器包括壳体、已有技术中的电子无级调速电路、已有技术中的刮漆刀组件和电动机,电动机包括定子、转子和电刷,电刷采用已有技术中的旋压式碳刷,旋压式碳刷通过一个已有技术中的碳刷管固定在壳体上,旋压式碳刷垂直于电动机中转子的轴向,旋压式碳刷的端面和电动机的转子上的换向器接触,刮漆刀组件和电动机中的转子的轴连接,电动机的电刷和电子无级调速电路通过导线连接,电子无级调速电路中设置有一个已有技术中的调节开关,可以改变所述的电动机的转速,从而控制刮漆刀组件的工作,其可以较方便的拆卸碳刷。但存在以下不足:
1、上述刮漆器使用时,电机和控制线路板会产生大量热量,很容易导致各器件过热,使得刮漆器工作稳定性不理想,不能连续长时间工作。
2、上述刮漆器使用时,由于护盖是不透明的,无法实时的观察到刮漆的进度和护盖中漆屑的数量,使得刮漆器使用不方便。
3、上述刮漆器使用时,碳刷的磨损会产生导电粉末,导电粉末积于机壳内各元件上,容易发生短路从而损坏刮漆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稳定、散热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刮漆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刮漆器,刮漆器机壳中设有电机,电机输出轴前端设有刮漆刀,电机后部设有用于调节电机转速的调速开关,控制开关通过控制线路板控制电机工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中设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和控制线路板设于电机后部,机壳后部与风扇相应位置设有出风口,机壳前端与刮漆刀相应处设有透明护盖,透明护盖前端设有带穿线孔的导线盖,所述的电机为无刷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机壳中设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和控制线路板设于电机后部,机壳后部与风扇相应位置设有出风口,可将无刷电机和控制线路板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排出机壳外,以保证各元件不会过热,使得刮漆器工作稳定,可连续长时间工作。由于机壳前端与刮漆刀相应处设有透明护盖,透明护盖前端设有带穿线孔的导线盖,使用时可以通过透明护盖实时观察刮漆进度和护盖中漆屑的数量,使得刮漆器使用更方便。由于电机为无刷电机,无刷电机可避免产生导电粉末而损坏各元件,从而延长了刮漆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无刷电机的使用可省去现有技术中需更换碳刷的麻烦,使得刮漆器的工作性能更理想。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壳由相互配合的上下壳体组装而成,机壳前端设有与透明护盖相互配合的螺纹。上述结构可方便的将护盖从机壳上拆下,使得倒出漆屑操作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刮漆器包括:机壳1、2中设有电机4,电机4输出轴前端设有刮漆刀3,电机4后部设有用于调节电机转速的调速开关6,控制开关7通过控制线路板12控制电机4工作,机壳1、2中设有散热风扇5,散热风扇5和控制线路板12设于电机4后部,机壳1和2后部与风扇5相应位置设有出风口11,机壳1和2前端与刮漆刀3相应处设有透明护盖8,透明护盖8前端设有带穿线孔的导线盖9,本实施例的电机4是无刷电机,机壳由相互配合的上下壳体1和2组装而成,机壳前端设有与透明护盖8相互配合的螺纹10A和10B。按下控制开关7,电机4带动刮漆刀3工作,将漆包线通过导线盖9的穿线孔插入刮漆刀3的工作位置即可对漆包线进行除去表层的绝缘层的工作。
由于机壳中设有散热风扇,可将无刷电机和控制线路板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排出机壳外,以保证各元件不会过热,使得刮漆器工作稳定,可连续长时间工作。由于机壳前端与刮漆刀相应处设有透明护盖,使用时可以通过透明护盖实时观察刮漆进度和护盖中漆屑的数量,使得刮漆器使用更方便。由于电机为无刷电机,无刷电机可避免产生导电粉末而损坏各元件,从而延长了刮漆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无刷电机的使用可省去现有技术中需更换碳刷的麻烦,使得刮漆器的工作性能更理想。本实施例的刮漆器可方便的将护盖从机壳上拆下,使得倒出漆屑操作十分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勇,未经林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48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