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空心桨叶干燥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5297.7 | 申请日: | 200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77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绍良 |
主分类号: | F26B11/14 | 分类号: | F26B11/1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志萍 |
地址: | 315010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空心 桨叶 干燥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热烟气作为传热介质的空心桨叶干燥机,适用于污泥等高水分物料的干燥。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心桨叶干燥机只能使用蒸汽、导热油等作为传热介质,由于受设备结构和导热油性质限制,一般入口蒸汽温度低于180℃,导热油进口温度低于250℃,干燥机因传热温压比较小而使结构庞大,无法满足市场对处理能力大型化的要求;由于传热结束后蒸汽是成冷凝水循环使用,导热油也是循环使用,因此疏水阀的漏汽、冷凝水的二次蒸发和散热产生了大量的热损失,这是影响干燥器热效率的关键因素;在污泥独立焚烧方案中,蒸汽的产生和导热油的加热需要昂贵的锅炉(或导热油炉)及介质预处理、输送、存储和控制系统,从而增加了设备造价和系统故障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用热烟气作为传热介质的空心桨叶干燥机,它不仅提高传热温压,达到减少传热面积的目的;同时也有提高热效率和简化系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烟气空心桨叶干燥机,由带有夹套的W形壳体和两根空心轴组成,轴上排列有空心桨叶,其特征是所述的空心轴内设置有将轴的内腔分隔为热烟气腔和冷烟气腔的隔板,并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连通热烟气腔的热烟气进口和连通冷烟气腔的冷烟气出口;并且对应每一空心桨叶的热烟气腔侧的轴壁上和冷烟气腔侧的轴壁上分别开有贯通空心桨叶内腔的烟气流入孔和烟气流出孔,另在所述的夹套上设有烟气流入孔和烟气流出孔。
前述的干燥机结构,所述的空心桨叶内部还设有导流板,在空心桨叶的扇形斜面烟气侧设有桨叶面翅片。
前述的干燥机结构,所述的夹套内还设有可将夹套内腔分隔为数个独立的烟气流动通道的隔板;所述的夹套内壁面烟气侧设有夹套翅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干燥机是采用热烟气作为传热介质,即将热烟气分两路,一路送入空心桨叶干燥机的空心轴内并均匀地通过各空心桨叶,将热量传递给空心桨叶;另一路送入空心桨叶干燥机的夹套中,将热量传递给夹套;空心桨叶和夹套的热量以传导方式传给干燥机内的污泥,在干燥机搅拌的作用和挤压、松弛的交替作用下,完成污泥的加热和干燥过程。
根据传热公式:Q=KΔtF,K为传热系数,Δt为温压,即热烟气进出口平均温度与被干燥物料(污泥)进出口平均温度的差值,F为热交换面积,由于热烟气进口温度一般可以达到900℃左右,使温压大大提高,换热面积有效减少,从而缩小了设备体积,降低造价,并使设备能力大型化具有可能。
由于冷烟气排放所损失的热量是燃烧系统中本就有的排烟损失,已在燃烧系统热效率计算中考虑,干燥机的热损失中不会再重复计入这部分热损失,只需考虑干燥机的散热损失,所以干燥机的热效率大幅提高。
在污泥独立焚烧情况下,由于只需要焚烧炉,不再需要产生蒸汽或加热导热油的受热面及相应附属系统,所以降低了系统的造价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烟气空心桨叶干燥机的壳体1主要由带有夹套4的W形壳体14以及设在其两端和顶部的前壳板11、后壳板13和上壳板12构成。两根空心轴2装在壳体1中,通过传动装置的带动可转动,并在两空心轴2的内部均设置有隔板21,由该隔板21将每一空心轴的内腔分隔为热烟气腔22和冷烟气腔23,热烟气由设在空心轴前端的热烟气进口进入空心轴2的热烟气腔22,而冷烟气则由空心轴2的冷烟气腔23通过设在空心轴尾端的冷烟气出口出去。两根空心轴2上均轴向排列有若干个空心桨叶3,空心桨叶3呈由前盖板31、后盖板32、扇形斜面板33及三角形圆弧盖板34构成的楔形构造。而为了提高烟气侧对流传热系数和减少磨损,在每一空心桨叶内均设置导流板36,以及在桨叶扇形斜面烟气侧装有桨叶面翅片35。而每一空心桨叶内部均有一烟气流入孔和一烟气流出孔,该烟气流入孔和烟气流出孔分别开在空心轴热烟气腔侧和冷烟气腔侧的壁上。这样,热烟气腔22内的热烟气经流入孔进入空心桨叶3内,与空心桨叶内壁热交换后再从流出孔进入空心轴的冷烟气腔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绍良,未经王绍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52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炉用励磁线圈盘
- 下一篇:立式灌装机下潜式步进灌装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