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仪表车床拖板送进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5582.9 | 申请日: | 2008-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58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冯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莉萍 |
主分类号: | B23Q5/34 | 分类号: | B23Q5/3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609浙江省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仪表 车床 拖板 送进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仪表车床拖板送进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仪表车床的拖板通常是通过手动或者气缸来进行控制的。手动操作费时费力,并且给进的速度和精度难以得到保证;而气动操作的结构又比较复杂,设成本较高。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仪表车床的拖板控制装置[申请号:CN200510023684.8],包括第一缸体、第二缸体和调速阀,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的两端均有与其内腔相通的接管,第一缸体中有活塞,一根活塞杆内端与活塞固连,外端从第一缸体的前端伸出且与仪表车床的拖板固连,调速阀的进气口与气泵相接,调速阀的两个出气口分别通过气管与第一缸体的前接管和第二缸体的上接管相连接,第一缸体的后接管与第二缸体的下接管之间通过一根油管相连接。上述控制装置的优点是在刀具进刀时拖板移动较平稳,后退时速度快,特别是加工螺纹时可提高螺纹的加工精度和加工速度。还有人发明了一种仪表车床的拖板给进装置[申请号:CN200420082176.8],它包括拖板,在拖板下固定有齿条,齿条与齿轴啮合连接,齿轴架设于支架上,在齿轴一端设有与齿轴轴向垂直的扳手。这种仪表车床的拖板给进装置,由于改变了手扳方向并且用齿轮轴替代了原先的大齿轮,使之拖板的给进操作非常方便、省力,也减小了手柄的扳动幅度,极大地提高给进精度,从而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
但是,上述的拖板控制装置的结构复杂,设备成本较高,拖板给进的精度难以控制,操作使用的灵活性较差,难以根据需要对控制过程进行适应性调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通过转动转盘产生用于控制转盘自动转动的送进信号,即既能手动控制又能自动控制,操作使用非常方便,并且结构简单的仪表车床拖板送进控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仪表车床拖板送进控制装置,设置在拖板的侧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中心轴、转盘和拉杆,所述的转盘套接在中心轴上且与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的拉杆的一端铰接在转盘上且铰接点位于偏离转盘中心点处,另一端铰接在拖板上,在转盘上设有当转盘绕中心轴转动到设定位置时能产生用于控制转盘自动转动的送进信号的信号发生装置。
由于拉杆与转盘的铰接点位于偏离转盘中心点处,这样当手动转动转盘时,拉杆能够推动拖板移动。在转盘转动过程中,信号发生装置能够产生送进信号,该送进信号被发送至与转盘相连的转盘驱动装置,使转盘驱动装置带动转盘实现自动转动。这样就可以实现手动控制方式与自动控制方式相结合,使拖板的控制更为灵活简便。
在上述的仪表车床拖板送进控制装置中,所述的信号发生装置包括一端固定在中心轴上的信号发生杆,信号发生杆的另一端固定有信号感应单元一,在转盘上固定有与信号感应单元一相偏离的信号感应单元二。在信号感应单元一和信号感应单元二处于偏离状态时,不会产生送进信号,当转盘转动使两者相遇时,两者相互作用即可产生送进信号。
在上述的仪表车床拖板送进控制装置中,所述的信号发生杆上开有滑动槽,在滑动槽内穿设有能将信号发生杆固定在中心轴上的紧固件。通过滑动槽可以调节信号发生杆的位置。
在上述的仪表车床拖板送进控制装置中,所述的紧固件通过螺纹结构与中心轴固定连接。这种结构能够方便地调整信号感应单元一和信号感应单元二之间的位置,便于设定转盘手动转动与自动转动之间的转换点。
在上述的仪表车床拖板送进控制装置中,所述的信号感应单元一具有U型开口,在U型开口上设有相对置的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所述的信号感应单元二为能插于上述U型开口且位于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之间的挡片。当挡片处于信号发射器和信号接收器之间时即可产生送进信号。
为了便于手动转动转盘,在上述的仪表车床拖板送进控制装置中,所述的转盘侧部固定有手柄。
在上述的仪表车床拖板送进控制装置中,所述的信号感应单元二固定在转盘的边缘,上述的信号发生杆延伸至转盘的边缘。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仪表车床拖板送进控制装置的优点在于:1、能够方便地对拖板进行控制,通过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控制的灵活性和便利性。2、能够方便地设定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的转换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及时调整。3、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工作的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莉萍,未经冯莉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55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