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墙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6674.9 | 申请日: | 200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83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振 |
主分类号: | A47F5/08 | 分类号: | A47F5/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21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展示、演示厅、市场布置货物以及实验培训等所需重复利用墙结构的墙架,尤其是涉及一种每一墙体单元之间利用模数尺寸的T型结构的卡扣形式的模拟墙结构。
背景技术
在产品展示区、大场地的市场分隔,货物挂设布置,实验培训场地的分区,既要求分隔物组装简单,又需要在各分隔单元的表面灵活挂靠布置物品,目前人们采用的木框架结构、金属方杆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塑料发泡板等等,要么装配困难,要么拆除麻烦,要么只能使用一次,浪费严重,为此我们开发出这种重复使用率高,易装配,易拆除的模拟墙结构。
市场上这种类似的板架有如专利号为200720032268.9一种实用新型属于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装置,它至少由一块以上的模块组成,形成多个区域,模块由金属板和支架组成,它对模块的高宽厚有明确的规定,使产品组合方式单调,模块之间的连接采用螺丝,安装和拆卸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产品展示区及市场的分隔、实验培训场地的分区,货物挂设布置需用的模拟墙装配拆卸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合理,每一墙体单元之间利用模数尺寸的T型结构的卡扣形式进行连接,按不同用途设挂不同型号的面板,能重复使用的一种模拟墙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包括基本骨架、面板,基本骨架是长方体结构,用型材如方管等组成的骨架,其中一对边的两侧框上设有若干个T型孔,这里两侧是指需要与连接体连接的侧面,面板铺设在基本骨架的表面上,共组成一片模拟墙单元,这个单元墙为中空结构,既有强度,又轻巧方便搬运,每个模拟墙单元由连接体连接,可以组成十字形、丁字形、匸形、一字形等多种形式。
作为优选,所述的基本骨架内空中设有若干个螺母,实施例中是把螺母固定在组成基本骨架的立柱或横梁上,并设通孔,以便把面板或其它需挂物品固定在基本骨架上,基本骨架的两侧T型孔设有上槽孔、过渡孔、定位档,定位档设置在过渡孔下端,与过渡孔垂直,并与侧面错开,以保证T型架装入时支承和定位T型横杆。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体为长方体框形,长度方向横截面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与基本骨架的厚度相等,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T型架,如上、中、下共三件,T形架由横杆和过渡杆组成,横杆和过渡杆成直角,横杆的高度和长度比上槽孔的高度和长度小,以保证横杆能顺利过上槽孔,过渡杆的长度方向截面宽比过渡孔的内宽尺寸小,T型架都固定在T型架固定座,过渡杆的长度比横杆内侧面至T型架固定座的距离大。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体最上端的T形架横杆的下端面至连接体上端面的距离与定位档的上端面至基本骨架的上端面距离相等,在基本骨架与连接体装配后,上平面在同一平面内,当然它们的装配后的底部也在同一平面内,连接体若干个T型架之间的尺寸与基本骨架两侧框上若干个T型孔的距离相等,安装时,只要先将若干个横杆放入上槽中,然后向过渡孔方向推一下使横杆与定位档贴紧即可入位。
作为优选,面板上设有若干的孔径大小相同或不相同的孔,也可以是方形孔,按一定顺序排列,方便挂设各种物品,也可设定电器插座,固定开关、灯具等器材,面板背面可设置挂扣,基本骨架的相应的立柱或横梁上设计挂扣弹性孔卡,不采用螺丝连接面板也可固定在基本骨架上。
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附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本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连接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连接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种连接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本骨架、2.连接体、3.面板、11.螺母、12.T型孔、13.上槽孔、14.过渡孔、15.定位档、21.T型架固定座、22.横杆、23.过渡杆、24.四T型连接体、25.一字型连接体、26.三T型连接体、27.直角连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振,未经李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66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