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机房类载货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66788.3 | 申请日: | 2008-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37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沈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奥立达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14 | 分类号: | B66B5/14;B66B11/02;B66B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继亮 |
地址: | 311619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房 载货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电梯领域,主要是一种无机房类载货电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有机房曳引电梯,把驱动曳引机安装在轿厢顶上部机房内,该结构要求井道的顶层空间必需符合国标(GB7588-2003)中的5.7.1.2和5.7.1.2两类规定,同时机房的高度空间也需满足各部件的布置,以及主机与机房顶部吊钩间应有适当的空间。这种形式布置不仅对新建筑高度结构要求较高,而对旧楼的改造过程实施的难度很大,成本要求很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无机房类载货电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无机房类载货电梯,主要包括曳引机、轿厢架、轿厢、返绳轮、控制柜和电梯超载装置,所述的曳引机固定安装在井道上部一侧的位置,在轿厢架下梁增设了斜下梁机构,电梯超载装置通过返绳轮安装在轿厢下部两侧位置,曳引绳绕过两个返绳轮与曳引机相连接。
所述的控制柜固定安装在井道上部与曳引机同侧的位置。
所述的电梯超载装置主要包括超载传感器、超载板、绳头组件和超载控制仪,超载传感器安装在超载板和轿厢绳头板之间,超载传感器通过导线与超载控制仪上电连接。
所述的轿厢绳头板固定连接在搁机钢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该规格电梯主要针对旧厂改造项目开发的梯种,侧重考虑旧楼改造过程中常遇到顶层高度不够,井道上方增加机房部分难度较大,成本也高。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合理利用空间结构,以其独特的结构布置形式减少了土建结构变更,使建筑结构更显紧凑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梯超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井道1,轿厢架2,曳引绳3,轿厢4,返绳轮5,曳引机6,控制柜7,轿厢绳头板8,搁机钢9,超载传感器10,超载板11,绳头组件12,超载控制仪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这种无机房类载货电梯,主要包括曳引机6、轿厢架2、轿厢4、返绳轮5、控制柜7和电梯超载装置,所述的曳引机6固定安装在井道1上部一侧的位置,控制柜7固定安装在井道1上部与曳引机6同侧的位置,井道顶部上方不需再增加机房或者隔离出机房空间,这样的布置形式结构,只需要求井道的顶层空间需符合国标(GB7588-2003)中的5.7.1.2和5.7.1.2两类规定。在轿厢架2下梁增设了斜下梁机构,返绳轮5安装在轿厢4下部两侧位置,电梯超载装置通过曳引绳3绕过两个返绳轮5与曳引机6相连接。曳引绳绕过两返绳轮同样达到了驱动轿厢做垂直运动,而且该结构把两返绳轮位置向外调整,达到了把驱动曳引机往井道侧面调整的目的,保证了轿厢架等活动部件与驱动曳引机以及其固定件间不相干涉,进一步减少了顶层空间制约条件,有效确保常规电梯的顶层高度要求也能适用该款电梯的设计要求。
由于轿厢顶部机房的取消,为了便于安装在轿厢绳头板上的超载装置复位和调节,该款电梯采用可以远程控制的电梯超载装置。所述的电梯超载装置主要包括超载传感器10、超载板11、绳头组件12和超载控制仪13,超载传感器10安装在超载板11和轿厢绳头板8之间,超载传感器10通过导线与超载控制仪上13电连接,轿厢绳头板8固定连接在搁机钢9上。此结构利用安装在超载板与绳头板间的超载传感器来实现超载控制功能:电梯的实际载荷质量通过绳头组件压迫超载板,引起绳头板同超载板相互挤压超载传感器,超载传感器形成一个压力信号,并通过导线运传压力信号到安装在便于操作位置的超载控制仪上,而超载控制仪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具体环境需要来确定,以实现远程载荷控制调节和报警复位功能。
无机房载货电梯合理利用空间,更多考虑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通过结构的优化,充分给予老厂或旧楼改造的灵活性。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奥立达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奥立达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67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