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齿型拉刀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66895.6 | 申请日: | 200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56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彦;何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亿爱思梯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43/02 | 分类号: | B23D4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43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齿型拉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拉刀,具体地说是一种齿型为螺旋状的拉刀。
背景技术
在拉床或压机上,用牵引力或推力使刀具一次通过工件表面就完成加工的工艺方法称为拉削加工工艺,拉削时所用的刀具称为拉刀。现有拉刀所采用的刀齿结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等齿距环形齿,如图1所示。该刀齿结构形式制造工艺简单,在普通拉刀刃磨机床上即可直接加工磨削,但在拉削过程中,每个刀齿的全部切削刃同时切入、同时切出。由于同时工作刀齿数量的变化,引起切削力的变化,拉削有冲击,造成工件表面粗糙度差、变形大、拉刀容易受损伤。同时,由于是等齿距,拉削力变化是循环的,引起拉削共振,特别是拉削短工件时,造成工件加工表面呈竹节状(环状波纹),严重影响工件精度。第二种是不等齿距环形齿,如图2所示。该刀齿结构形式是在等齿距环形齿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制造工艺稍显复杂,但在普通拉刀刃磨机床上也可直接加工磨削。它对消除拉削共振有一定效果,但拉刀上同时工作的刀齿数量还是变化的,对改善工件表面粗糙度差、减小变形、提高拉刀使用寿命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在拉削过程中能确保切削力平衡,彻底消除冲击、共振现象的螺旋齿型拉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螺旋齿型拉刀包括刀体和刀齿,所述刀齿为螺旋状。
上述螺旋齿型拉刀,所述刀齿的刃倾角(即螺旋角)为5°~15°。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结构,它将现有的环状刀齿改为螺旋状刀齿(即刀齿前刀面呈螺旋形状),通过批量拉削实验,相比现有环形齿拉刀,它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螺旋齿型拉刀切削刃在圆周上是逐渐切入,逐渐切出,切削刃长并且是连续的,保证了拉削力的平衡,有效减小表面粗糙度;2、螺旋齿型拉刀切削平稳,消除了共振,拉削后内孔表面没有环状波纹。这对于拉削短工件来说,尤其有效,不再因受到齿距的限制而影响拉刀设计及制造工艺;3、螺旋齿型拉刀切削平稳,工件变形很小,尺寸精度、形位公差更容易保证,从而使得一些高精度的内孔拉削加工成为可能;4、螺旋齿型拉刀没有拉削冲击,提高了刀具耐用度,并为提高拉削速度,提升加工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5、螺旋齿型拉刀刃倾角的存在使流屑方向发生改变,在流屑方向上实际起作用的前角增大了,有利减小切削变形,切削更加省力;6、螺旋齿型拉刀刃倾角的存在也使拉刀切削刃的钝圆半径变小,因而刀齿更加锋利,可以切下更薄的切屑,因此拉刀允许采用较小的齿升量,使切屑柔软,易于排出或卷曲,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和减小表面粗糙度。本实用新型拉刀尤其适用于大批量、高精度机械零部件,特别是轿车类零部件内孔拉削加工。随着我国机械工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轿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等大批量的生产现场,高精度、高效率的螺旋齿型拉刀必将得到大量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等齿距环形齿拉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不等齿距环形齿拉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拉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螺旋齿型拉刀包括刀体1和刀齿2,刀齿2为螺旋状,即刀齿2的前刀面呈螺旋形状。螺旋方向为右旋(也可以左旋),刀齿2的头数可根据拉刀直径选择2~4个不等。刀齿2的刃倾角(即螺旋角)为8°30’(可在5°~15°之间优先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亿爱思梯工具有限公司,未经嘉兴亿爱思梯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68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