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钢管内壁防腐的喷涂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67780.9 | 申请日: | 2008-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43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吕建立;金跃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立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C19/04 | 分类号: | B05C19/04;B05C7/02;B05C11/10;B05C1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132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管 内壁 防腐 喷涂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钢管进行内壁防腐喷涂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对直径大、长度长的钢管进行内壁防腐喷涂的设备。
背景技术
大型钢管在管道输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钢管的腐蚀问题一直影响着钢管的使用寿命。目前对钢管进行内壁防腐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采用浸塑的工艺,就是将需要涂敷的钢管进入烘箱进行预热,然后将预热后的钢管由水平迅速吊起,快速的插入深井式流化床中,使粉末粘敷在加热后的钢管表面,接着再将钢管快速拉起,并使钢管再次水平放置,进入粉末固化烘箱,使粉末固化后,再冷却下件。采用浸塑厂房内需要挖深井,厂房的上部也要加装提升行车,需要对厂房进行特殊改造,受到限制也多,因此通常加工钢管直径≤φ300mm,钢管的长度≤6m。浸塑工艺有一个环节是将水平钢管转换成竖直,浸完后又将竖直钢管转换成水平,这个过程需要人工的操作,由于钢管温度很高,容易产生安全事故。另外一种是采用喷枪喷涂工艺,采用喷枪对钢管的内壁进行喷涂粉末涂料进行防腐。在进行内壁喷涂时,需要先对钢管进行加热,然后利用喷枪对内壁进行喷涂,钢管长度较短时比较容易操作,当钢管长度较长一般超过3米以上就很难操作,该方法的工艺难点在于钢管内温度非常高,一般都超过200℃,钢管长度较长时喷枪长期置于高温的钢管内,喷枪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喷枪的喷头、枪杆和枪杆内的粉管都容易因为高温而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钢管内壁防腐生产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对直径大长度长的钢管利用喷枪对其内壁进行防腐喷涂的喷涂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钢管内壁防腐的喷涂设备,包括带粉箱的钢管内喷小车、喷枪、用于移动钢管的传输装置、加热装置、粉末回收器;喷枪由喷头和横向设置的枪杆构成,喷头设置在枪杆的前端,枪杆的后端连接钢管内喷小车;枪杆内设有循环冷却水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包括降温水管和回水出口,所述降温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枪杆的前端;用于移动钢管的传输装置设置在枪杆下方,加热装置设置在喷头的后方,粉末回收器设置在喷头的前端。
作为优选,所述降温水管的出水口是一个三通管,降温水管的入口和回水出口的位置均设置在枪杆的后端,进入降温水管的冷却水从后端进入,通过枪杆前端的三通管出水,最后从枪杆后端的回水出口出水,使冷却水有一个从前端至尾端的循环流淌过程,保证了冷却效果。
作为优选,钢管内喷小车上还设有升降台,枪杆的后端固定连接升降台。便于调整喷枪的高度以适应不同直径钢管的加工。
作为优选,粉末回收器由固定回收器和移动回收器构成,初始位置时喷头设置在固定回收器内;喷涂时移动回收器设置在喷头前端的钢管前端部外侧,固定回收器和移动回收器能回收没有喷在钢管上的粉末,不仅保证了钢管内壁喷涂的均匀而且及时的回收过喷的粉末,循环使用。
作为优选,移动钢管的传输装置是多台传输机,且采用螺旋式传输移动,喷枪固定不动,钢管螺旋前进保证了喷涂的均匀。
作为优选,传输机的滚轮上包裹有橡胶套,且靠近加热装置的传输机上的橡胶套为耐高温橡胶套,远离加热装置的传输机上的橡胶套为耐摩擦橡胶套。耐高温橡胶套能防止橡胶套因接触高温的钢管而损坏,具体是橡胶套高温溶化并粘附在钢管影响钢管的防腐质量,耐摩擦橡胶套可以有效延长橡胶套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喷枪上设有高度可以调节的管内支撑轮,管内支撑轮的外端部用于连接钢管内壁,管内支撑轮用于支撑喷枪。
作为优选,加热装置是中频加热器。
作为优选,还包括喷枪托架装置,喷枪托架装置由喷枪托架小车和支撑杆构成,喷枪托架小车与钢管同步移动;支撑杆底端固定在喷枪托架小车上,顶端连接枪杆,支撑杆紧邻钢管尾部,喷枪托架装置的作用是当喷枪的管内支撑轮与钢管脱离时为枪杆提供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立涂装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立涂装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77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