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回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69220.7 | 申请日: | 2008-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88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松杰;潘祖栋;王立明;钱营锋;朱建华;柳玉春;吴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2 | 分类号: | F25B43/02;F25B39/02;F04F5/48;F04F5/2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韩 洪 |
地址: | 311835***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满液式 蒸发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满液式冷水机组,尤其涉及满液式冷水机组内的满液式蒸发器回油系统。
【技术背景】
在满液式冷水机组运行时,其压缩机内的冷冻油会有一部分跟随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并混合在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内,再经节流机构节流降压后进入满液式蒸发器。由于满液式蒸发器结构的特性,壳程内的制冷剂气体流速很低,进入壳程的冷冻油不能像干式蒸发器那样,可以由回压缩机的制冷剂气体靠一定的流速带回到压缩机,这就需要增加一套蒸发器回油装置,通过这套装置将蒸发器壳程内液态制冷剂上层富集的冷冻油送回压缩机。
目前,行业内大部分成熟的满液式冷水机组都采用了引射泵回油技术。蒸发器回油采用高压侧气体作为动力源,通过引射泵装置将满液式蒸发器内富集的冷冻油和制冷剂混合物引射回压缩机的低压侧。
如图1所示,满液式蒸发器2内富集的冷冻油和制冷剂混合物通过蒸发器回油取油口4流出满液式蒸发器2,经引射泵3提升后被送回到压缩机吸气口5(低压侧),完成蒸发器回油过程。引射泵3的动力是来自压缩机排气管6(高压侧)内的少量高压制冷剂气体。
当压缩机1停机后,由于冷凝器和满液式蒸发器2之间的高、低压压差不会很快平衡,所以来自压缩机排气管6的高压制冷剂气体仍然会驱动引射泵3继续工作5~10分钟,将会造成压缩机吸气口5一侧的大量积液。
为此,在该回油系统中还需要安装与压缩机1的数量对应的电磁阀9,引射泵3的工作与否由串接在动力管上的电磁阀9控制。这个电磁阀9的控制逻辑为:当压缩机1开机时电磁阀9得电导通,引射泵3开始工作;压缩机1停机时电磁阀9失电关闭,引射泵3停止工作。可见,安装了这个电磁阀9后,压缩机1停机后引射泵3将立即被停止工作,避免了压缩机1吸气侧积液。
安装电磁阀9固然解决了压缩机1吸气侧积液的问题,但是,每个压缩机1都要对应增加一个电磁阀9,大大增加了整个回油系统的成本,并使结构更复杂,影响了机组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回油系统,能够降低成本,简化结构,提高机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回油系统,包括1个或以上的压缩机、满液式蒸发器、引射泵,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处安装有止回阀,所述引射泵的输入端连接到设置在满液式蒸发器上的蒸发器回油取油口,输出端连接到压缩机吸气口,所述引射泵的动力端连接到位于止回阀前端的排气消音腔上。
作为优选,所述止回阀的后端连接有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取消原来使用的电磁阀,并将引射泵的动力端连接到排气消音腔上,压缩机停机后,止回阀会立即自动关闭,排气消音腔内有限的高压气体会迅速回流到满液式蒸发器内,实现压力平衡。失去动力的引射泵停止工作,避免了压缩机吸气口侧积液,降低了压缩机再次启动时液压缩的风险,提高了机组的使用寿命。省掉了与压缩机相等数量的电磁阀,不仅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结构,而且提高了机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满液式蒸发器回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满液式蒸发器回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满液式蒸发器回油系统,包括1个或以上的压缩机1、满液式蒸发器2、引射泵3,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处安装有止回阀7,所述止回阀7的后端连接有排气管6,所述引射泵3的输入端连接到设置在满液式蒸发器2上的蒸发器回油取油口4,输出端连接到压缩机吸气口5,所述引射泵3的动力端连接到位于止回阀7前端的排气消音腔8上。
本实用新型将引射泵3的动力端连接到排气消音腔8上,在压缩机1停机后,排气消音腔8内有限的高压气体会迅速回流到满液式蒸发器2内,实现压力平衡,使引射泵3失去动力,停止工作,避免压缩机吸气口5处积液。压缩机1工作时,排气消音腔8与压缩机吸气口5的压差形成引射泵3的动力源,通过引射泵3将满液式蒸发器2内富集的冷冻油和制冷剂混合物引射回压缩机1的低压侧,即压缩机吸气口5处。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更低的成本,更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回油功能,又有效防止了积液,提高了机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92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