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螺离心机共直流母线交流变频调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69363.8 | 申请日: | 200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65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周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绿水分离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B13/00 | 分类号: | B04B13/00;H02P2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23903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机 直流 母线 交流 变频 调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卧螺离心机调速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螺离心机共直流母线交流变频调速系统。
背景技术
安装在卧螺离心机差速器输入轴端的调速装置称为背驱动装置,这些装置如:电涡流制动器;异步电动机;液力马达;机械式过载保护装置(输入轴转速为零)等。在螺旋滞后于转鼓时,这些装置都是以消耗离心机动能为代价,对输入轴作用制动力矩,借以达到调节差转速的目的。对输入轴而言,背驱动装置是一种负载。在通用变频器调速系统中,和差速器输入轴相连的电动机长期处于再生状态,运行于第4象限,从离心机接受机械能,将再生制动的能量反馈到变频器的直流母线上,再通过制动电阻将其消耗掉。如何回收该部分能量是国内外离心机制造商热切关心的课题。利用特别设计的四象限运行变频器,可将再生能量直接反馈回电网,国内除了轧钢厂以外很少有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螺离心机共直流母线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的技术方案,减少从电网吸纳的电能,起到节能的作用。
卧螺离心机共直流母线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包括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卧螺离心机的主电机与控制主电机的主变频器配合连接,卧螺离心机的副电机与控制副电机的副变频器配合连接,主变频器和副变频器内的直流母线相互连接,实现主电机和副电机的能量共享。
所述的卧螺离心机共直流母线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变频器通过直流母线与主变频器连接,直流母线连接为将副变频器内的滤波电容C2与主变频器内的滤波电容C1正极与正极柑连,负极与负极相连。
所述的卧螺离心机共直流母线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变频器和副变频器的进线端连接380V的三相交流电网。
所述的卧螺离心机共直流母线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电机、副电机分别配合连接主变频器、副变频器,主电机与主变频器之间为交流信号连接,副电机与副变频器之间为交流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采用直流母线的连接方式将主变频器与副变频器进行连接,方便、可靠的将再生能量直接反馈回电网,从而减少从电网吸纳的电能,起到节能的作用;且系统的响应时间通过交流电频率进行控制,使动态特性明显改善;另外调节主电机和副电机的转速很容易调节卧螺离心机差转速,从而,使离心机更好的适应各种物料的分离工况,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变频器,2-副变频器,3-主电机,4-转鼓,5-螺旋推料器,6-卧螺离心机,7-差速器,8-副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卧螺离心机共直流母线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包括卧螺离心机6,卧螺离心机6的转鼓4通过皮带轮和皮带连接主电机3的电机轴,卧螺离心机6的螺旋推料器5与差速器7的输出轴连接,差速器7的输入轴通过皮带轮和皮带连接副电机8的电机轴,卧螺离心机6的主电机3与控制主电机3的主变频器1配合连接,卧螺离心机6的副电机8与控制副电机8的副变频器2配合连接,主变频器1和副变频器2的进线端连接380V的三相交流电网,主电机3与主变频器1之间为交流信号连接,副电机8与副变频器2之间为交流信号连接。
主变频器1和副变频器2内的直流母线相互连接,实现主电机3和副电机8的能量共享,所述的直流母线连接为将副变频器2内的滤波电容C2与主变频器1内的滤波电容C1正极与正极相连,负极与负极相连。当副电机8处于发电状态时,其电能反馈至主电机3使用,且系统的响应时间通过交流电频率进行控制,使动态特性明显改善;另外,调节主电机和副电机的转速很容易达到调节卧螺离心机差转速的目的,从而,使离心机更好的适应各种物料的分离工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优良的节能性能:从接线方式看,交流电网接到主变频器1和副变频器2的进线端,主变频器1和副变频器2的直流母线相互连接,这样就可以方便而可靠地实现能量反馈。在螺旋滞后时,副电机8都是处在发电状态,主电机3则是在电动状态,副电机8发电导致母线电压上升,然后通过母线互联,将上升电压消耗在主电机3上,从而减少了从电网吸纳的电能,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2)动态响应快:有些PID调节系统往往有超调现象,过渡过程时间较长,例如电涡流制动器调速系统,稳定周期有时长达数分钟。变频调速系统转矩响应时间同交流电频率,仅150-200ms,动态特性明显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绿水分离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绿水分离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93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货架标签和电子货架标签系统
- 下一篇:动物饲料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