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头出线微细铠装电加热元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0672.7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217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邹华;陈立军;李燕青;金根芬;金兴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春晖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48 | 分类号: | H05B3/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线 微细 铠装电 加热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单头出线微细铠装电加热元件,属加热器技术领域中。
技术背景
用于航空器防冻、快速除冰装置中的电加热元件为螺旋加热芯线外套玻璃纤维绝缘套而成,优点是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但同时也存在以下缺陷:(1)玻纤套管机械强度差容易破损导致漏电,(2)弯折时幅度不能太大,否则加热丝容易重叠短路。(3)采用的加热丝芯线不能太细、绕制螺旋中径不能太大,螺距不能太小,否则加热丝在通电加热后强度下降,容易变形短路。(4)高温下玻纤套管电气性能下降,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电加热元件工作性能。(5)由于加热丝只套在玻纤套管内,未能固定,在振动环境下工作容易造成振动断裂(6)加热芯线因没有予制带有一段不发热段,加热芯线只与外引线采用焊接连接且与空气不隔绝,使用过程中焊点易氧化断开。(7)使用寿命短,不能重复使用。
铠装电加热元件是目前电加热器最常采用的一种电加热方式,主体结构采用旋锻、旋压方式将加热芯线、绝缘氧化镁粉与外保护钢管紧密压实而成,其安全性、耐用性都较好。但因为生产工艺及构造的原因,铠装电加热元件的直径不能做得很小。
本公司已有专利技术“单出线微型铠装电加热元件”(ZL00249183.4)可使铠装电加热元件截面积最小做到5平方毫米,即直径最小约2.5mm。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目前航空器防冻、快速除冰装置中电加热元件存在的诸多缺陷,并结合本公司已有专利技术而提出来的,特别涉及一种单头出线微细铠装电加热元件。
本实用新型特征是通过拉拨变型而成的微细铠装电加热元件的内部加热芯线一端与金属套管压扁整形后焊接密封连接,中间充填致密氧化镁粉,另一端通过予制的一段不发热段与电源外引线连接,不发热段端金属套管可以安装金属电极帽,也可以不装,不发热段端采用高温绝缘胶封端。
所述加热芯线与不发热段采用一种特别的方法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也可采用一般的氩弧焊连接。
所述不发热段材料为通电焦耳热非常低的金属导体材料,如纯镍等。
所述安装的金属电极帽与金属套管可以用焊接连接,也可以用螺纹方式连接。
所述金属电极帽可为符合使用要求的任何形状,包括直接在金属套管上连接金属导体引线来省却金属电极帽。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只有一根芯线作电极引出线,另一只电极即为金属套管,因此加热元件外径尺寸可以做到更小,加热芯线呈直条式布置时,最小直径可做到0.75mm。另外,采用合适的金属电极帽以及采用不发热金属导体作一电极内引线、加热芯线与不发热金属导体采用一种特别的方法连接,不发热段与电源内引线采用焊接或其他方法连接,使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耐电压值可达800v/min。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加热芯线为螺旋式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加热芯线为直条式剖面示意图
图中,1-压扁整形焊接头,2-金属套管,3-加热芯线,4-绝缘氧化镁粉,5-予制不发热段,6-金属电极帽,7-高温绝缘胶,8-电源外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头出线微细铠装电加热元件,主要包括:1、压扁整形焊接头;2、金属套管;3、加热芯线;4、绝缘氧化镁粉;5、予制不发热段;6、金属电极帽;7、高温绝缘胶;8、电源外引线等。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
金属套管2、加热芯线3、绝缘氧化镁粉4紧密套装后经多次变径拉拨至所需外径尺寸的坚实铠装器件。加热芯线可为螺旋型布置,也可为直条型布置。
所述铠装电加热元件一端通过压扁整形焊接头1连接金属套管2与加热芯线3,加热芯线通过予制不发热段5与电源外引线8连接。
所述铠装电加热元件不发热段端通过焊接等方式安装金属电极帽6,并在金属电极帽6、予制不发热段5、电源外引线8间隙填高温绝缘胶7。
加热芯线3采用直条式布置时,所述铠装器件的外径尺寸最小可至0.75mm。本实用新型耐电压值为800v/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春晖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未经绍兴春晖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06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质量连续在线监测仪标气校准装置
- 下一篇:软管硬度自动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