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驱动桥轮间差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74194.7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17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纪建奕;纪奕春;孙广艳;徐春山;孙维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7/16 | 分类号: | B60K17/16;F16H48/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9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桥轮间差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桥轮间差速装置,尤其是一种中重型卡车用驱动桥轮间差速装置,属于汽车及其配件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所有几乎所有的中重卡车驱动桥用的轮间差速器和轴间差速器齿轮,均为普通行星轮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行星轮和十字轴间的润滑不佳,难以在两个零件间形成油膜,时常导致行星轮和十字轴“烧结”的现象。
申请号为200720111738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水的直齿圆柱行星差速器,该车用差速器主要改变了常用的圆锥行星齿轮为直齿的圆柱行星齿轮,从而解决了圆锥行星齿轮轴向力大,易磨损齿轮的缺点。申请号为200520049702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平行轴行星轮式螺旋齿轮限滑差速器。它包含壳体、行星轮以及前、后太阳轮,其特征:行星轮包括三个带螺旋齿的前行星轮和三个带螺旋齿的后行星轮,它们的轴互相平行且两两啮合,又分别同前、后太阳轮啮合;在前、后太阳轮之间还设有一对摩擦片,它们在一对蝶形弹簧作用下紧贴前、后太阳轮。上述各差速器中行星轮和十字轴的设置均未能解决行星轮和十字轴之间容易烧结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驱动桥轮间差速装置,以加强行星轮和十字轴间的润滑,防止行星轮和十字轴的烧结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桥轮间差速装置,其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行星轮和十字轴按惯常方式设置,其还在行星轮和十字轴间设置一个衬套。
上述的驱动桥轮间差速装置,其衬套与十字轴连接处设置有与十字轴匹配的凹槽。
上述的驱动桥轮间差速装置,其衬套上设有多条油道,该油道与行星轮上的进油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桥轮间差速装置能够解决由于润滑不良造成的差速器行星轮和十字轴烧结问题。其将一钢背复合材料的衬套压入行星轮并保证与十字轴的配合间隙,该衬套上设有多条油道。其在使用时润滑油通过行星轮上面的进油孔进入油道,在衬套和十字轴中间形成油膜,保证十字轴和行星轮良好润滑,有效解决了两零件间的烧结问题。使行星轮和十字轴运转自如,提高了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驱动桥轮间差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驱动桥轮间差速装置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驱动桥轮间差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十字轴;2、衬套;3、行星轮;4、进油孔;5、凹槽;6、油道。
该驱动桥轮间差速装置,其行星轮3和衬套2为单独制作的零件,行星轮3和十字轴1按惯常方式设置,在行星轮3和十字轴1间设置一个衬套2,衬套2与十字轴1连接处设置有与十字轴1匹配的凹槽5,用以保证预设的孔径,即行星轮3与十字轴1间的间隙。然后打通行星轮3与衬套2间油路,使从行星轮上的进油孔4进入的润滑油进入衬套2内表面上的油道6中。该驱动桥轮间差速装置,将一设有多条油道6的衬套2压入行星轮3并保证与十字轴1的配合间隙,其在使用时润滑油通过行星轮3上面的进油孔4进入油道6,在衬套2和十字轴1中间形成油膜,可以保证十字轴1和行星轮3良好润滑,有效解决两零件间的烧结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应被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41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仪表指针组件
- 下一篇:半轴与制动毂的连接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