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秧机液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4345.9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47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庆和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A01C19/0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纪辰 |
地址: | 261021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赫***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秧机 液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秧机的液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插秧机液压装置,液压泵安装在动力架上,液压泵的泵轴通过皮带传动装置与发动机连接,发动机在工作时,液压泵始终处于工作状态,长时间的工作容易使液压泵发热和磨损,从而降低液压泵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需要配置单独的油箱,不仅占据空间,结构复杂,而且提高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插秧机液压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控制,可提高液压泵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插秧机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泵,所述液压泵安装于行走箱箱体上,所述液压泵的泵轴与行走箱的一根旋转轴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液压泵的吸油口通过吸油管与所述行走箱箱体连通,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与分配器连通,所述分配器的回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所述行走箱箱体连通。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吸油管与所述行走箱箱体的下部连通,所述回油管与所述行走箱箱体的上部连通。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液压泵安装于行走箱箱体上,所述液压泵的泵轴与行走箱的一根旋转轴连接,所以液压泵是由行走箱的一根旋转轴控制的,通常情况下,行走箱的输入轴上安装有离合器,在不需要行走或不需要插秧的情况下,通过离合器可以切断与发动机的动力连接,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液压泵也不会工作,因而可以缩短液压泵的无效工作时间,减少液压泵的发热和磨损,从而提高液压泵的使用寿命。同时,从行走箱输出的动力大都通过了减速,其转速容易与液压泵匹配,从而减少了因转速过高而引起液压泵损坏的故障发生。
由于所述液压泵的吸油口通过吸油管与所述行走箱箱体连通,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与分配器连通,所述分配器的回油口通过回油管与所述行走箱箱体连通,所以行走箱箱体充当了液压装置的油箱,其内部的润滑油充当了液压油,从而大大简化了插秧机的结构,大大降低了插秧机的成本。由于所述吸油管与所述行走箱箱体的下部连通,所述回油管与所述行走箱箱体的上部连通,所以液压油在回油时,可以对行走箱内的齿轮可以产生强制润滑的效果,改善了行走箱内齿轮的润滑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插秧机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泵2,所述液压泵2安装于行走箱箱体1上,所述液压泵2的泵轴与行走箱的一根旋转轴连接,旋转轴优选为输入轴6,通常情况下,行走箱的输入轴6上安装有离合器,在不需要行走或不需要插秧的情况下,通过离合器可以切断与发动机的动力连接,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液压泵2也不会工作,因而可以缩短液压泵2的无效工作时间,减少液压泵2的发热和磨损,从而提高液压泵2的使用寿命。同时,从行走箱输出的动力大都通过了减速,其转速容易与液压泵匹配,从而减少了因转速过高而引起液压泵2损坏的故障发生。
液压泵2的吸油口通过吸油管21与所述行走箱箱体1连通,液压泵2的吸油口优选为与行走箱箱体1的下部连通,所述液压泵2的出油口通过出油管22与分配器4连通,所述分配器4的回油口通过回油管5与所述行走箱箱体1连通,分配器4的回油口优选为与行走箱箱体1的上部连通,这样液压油在回油时,可以对行走箱内的齿轮产生强制润滑的效果,从而改善行走箱内齿轮的润滑条件。这种结构使行走箱箱体1充当了液压装置的油箱,其内部的润滑油充当了液压油,从而大大简化了插秧机的结构,降低了插秧机的成本。
在使用时,通过发动机驱动行走箱箱体1内的输入轴6工作,操纵离合器将液压泵2与输入轴6连接,使输入轴6带动液压泵2工作,从而将行走箱箱体1的油液通过吸油管21和出油管22将其输送到分配器4内,实现插秧机的插秧;液压油在回油时,通过分配器4经回油管5流回行走箱箱体1;在不需要行走或不需要插秧的情况下,通过离合器可以切断与发动机的动力连接,操作简单,便于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庆和,未经孟庆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43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