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置缸内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5147.4 | 申请日: | 200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73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万法 |
主分类号: | F16J10/00 | 分类号: | F16J10/0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玉峰 |
地址: | 262313山东省日照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置 缸内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油缸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油缸前置缸内的内套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各大油缸厂生产和使用的前置缸,其内套都是采用前、后限位台结构,如图1中所示,在内套本体1一端的外周面上设有后限位台12,而在另端内腔表面设有前限位台11,且后限位台比内套外径大5mm,前限位台比内套内孔径小5mm,这样在油缸举升过程中,由前限位台保证下一级的伸出长度,后限位台保证本节的伸出长度。由于前、后限位台与内套直接用热轧无缝钢管一体加工,并且由于后限位台比内套外径大5mm,前限位台比内套内孔小5mm,这样加工用的无缝管壁厚至少18mm,导致原材料利用率低,一般为55%~57%左右,严重浪费资源;且内套内外表面上均存在阶梯状结构,内套加工效率较低,尤其是镗内孔、车、磨外圆工序,关键是该结构的内套在使用过程中拉缸现象较多,一旦拉缸会导致密封件损坏而出现漏油,大大降低了油缸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提高内套加工效率、原材料的利用率和前置缸的使用寿命前置缸内套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前置缸内套装置,包括管状内套本体,所述内套本体一端外表面安装有轴用限位装置,而所述内套本体另端内腔表面安装有孔用限位装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轴用限位装置为所述内套本体外表面沿管轴线方向排列设有若干轴用限位槽,所述轴用限位槽内分别镶嵌固定有轴用限位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轴用限位槽呈环状,所述轴用限位键为套装并镶嵌固定于所述轴用限位槽内的环状轴用限位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轴用限位槽为两道,所述限位槽内分别镶嵌固定有轴用限位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孔用限位装置为所述内套本体内腔表面设有孔用限位槽,所述孔用限位槽内镶嵌固定有孔用限位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孔用限位槽呈环状,所述孔用限位键为镶嵌固定于所述孔用限位槽内的环状孔用限位键。
上述技术方案的前置缸内套装置,由于是采用了在管状内套本体和内腔表面分别安装有轴用限位装置和孔用限位装置,使其与内套本体可分别加工,大大方便了对内套本体的加工、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而采用轴用限位键及孔用限位键的方式,结构简单,方便加工,且内套内孔与下一节的非硬性接触面积加大,避免了拉缸缺陷,从而提高了前置缸的使用寿命,前置缸因划缸导致漏油的故障率由以前的0.5%降低到0.2%并且与现有结构相比,内套本体去掉前、后限位台后,加工用的无缝管壁厚为14mm,原材料利用率提高到70%,提高了13%~15%。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前置缸内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置缸内套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前置缸内套装置中的内套本体1一端的外周面上设有后限位台12,在其另端内腔表面设有前限位台11,且后限位台比内套外径大5mm,前限位台比内套内孔径小5mm,这样在油缸举升过程中,由前限位台保证下一级的伸出长度,后限位台保证本节的伸出长度。
如图2所示,本前置缸内套装置,包括管状内套本体,在管状内套本体1一端外表面安装有轴用限位装置,而在管状内套本体1另端内腔表面安装有孔用限位装置,实际使用中,轴用限位装置采用在管状内套本体1外表面沿管轴线方向排列设有若干轴用限位槽,而在轴用限位槽内分别镶嵌固定有轴用限位键2,孔用限位装置则采用管状内套本体1内腔表面设有孔用限位槽,在孔用限位槽内镶嵌固定有孔用限位键3,并且为了提高作业可靠性,轴用限位槽为两道,而在限位槽内分别镶嵌固定有轴用限位键,并且轴用限位槽呈环状,轴用限位键为套装并镶嵌固定于轴用限位槽内的环状轴用限位键,孔用限位槽也呈环状,孔用限位键为镶嵌固定于孔用限位槽内的环状孔用限位键。在前置缸举升过程中,由轴用限位键2起限位作用,控制本节的伸出长度,由孔用限位键3起限位作用,控制下一节的伸出长度,并且可以采用由位于靠近内套本体外端的轴用限位键2起支撑作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方式,使得内套本体1内外表面不存在阶梯状的结构,内外表面平滑且内表面径向尺寸和外表面径向尺寸均保持一致,不仅使内套的加工效率显著提高,而且内套内孔与下一节的非硬性接触面积加大,避免了拉缸缺陷,提高了前置缸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加的轴用限位键及孔用限位键价值并不高,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消耗。
以上是本申请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万法,未经王万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51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容器内的差压式排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轴承套圈自动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