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冶金熔渣粒化用组合粒化轮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20175337.6 申请日: 2008-11-11
公开(公告)号: CN201305603Y 公开(公告)日: 2009-09-09
发明(设计)人: 李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 李志成
主分类号: C21B3/06 分类号: C21B3/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063000河北省唐山市路北***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冶金 熔渣粒 化用 组合 粒化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金炉渣在熔融状态下粒化加工处理的设备,特别是冶金熔渣粒化用组合粒化轮。

背景技术:

冶金熔渣是炼铁、炼钢、铁合金、铜冶炼过程产生的炉渣,目前,国内外冶金渣的加工处理有多种方法,特别是液态渣粒化技术处于新工艺方法的前沿,其特点是占地少、投资小、节水节电、无污染外排、不扬尘、安全合理,但全渣量的粒化比例仍然受到冶炼环节的特殊条件制约,例如炼钢厂冶炼过程中,钢渣以四种形式在三个环节上产生:①转炉冶炼过程产生的终点渣是理想状态的可直接进行粒化的液态渣;②转炉炉役中后期为延长炉衬寿命,需要进行溅渣护炉操作,为使钢渣进行粒化,炉前采用留渣法加护炉料的护炉操作后,仍有渣的性质发生变化的4~6吨粘渣排出炉外,该渣粘度系数在0.2Pa.S左右,温度小于等于1250℃,是属于粒化率低的渣,约50%在渣罐和粒化系统的熔渣流槽中粘结成固态渣;③理想的参与粒化的钢渣,仍有渣罐周转,粒化过程在熔渣流槽中降温凝固的粘结渣,这部分渣仍以固态渣在粒化系统外排出;④连铸浇钢过程,在中间包积累的钢渣在包满后外排,常规排渣方式是翻包冷凝成固态,其中底部沉积钢液占包容量的30~40%,使之回收、深加工、再利用难度很大,占用车间地面,严重环境污染,劳动强度大。如何能提高冶金生产环节产生的炉渣的粒化率,更好地实现节能、环保、节水、降低劳动强度,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冶金熔渣粒化用组合粒化轮,提高全渣量的粒化比例,更好地实现节能、环保、节水、降低劳动强度,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冶金熔渣粒化用组合粒化轮包含粒化器壳体、粒化轮,粒化轮设置在粒化器壳体内,其特别之处是粒化器壳体内设置两个以上粒化轮,构成粒化轮组。

所说的粒化轮组中两个相邻的粒化轮,相互之间是相切布置,粒化轮的数量最好是2-4个。

所说的相切布置较好的方式是:一个粒化轮的外园切线与相邻粒化轮的外园切线是同一条垂线。

相邻两个粒化轮轴心之间的连线与水平成一定角度,即相邻的两个粒化轮布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

所说的粒化轮轮齿设计成若干矩形齿头线性排列,若干矩形齿头排成多排,分布在粒化轮体上,相邻的前后两排齿头交错布置,形成叠加齿的结构,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粒化轮齿为直线齿型,以提高对钢渣打击力和打击量。

本实用新型还设有下渣流槽、二次淬渣池,下渣流槽设置在粒化轮组的上方,二次淬渣池设置在粒化轮组的下方。在粒化轮组的下面、二次淬渣池的液面上方设有双层水冷栏栅,在粒化轮组和水冷栏栅的下面,设置薄水层弧形筛。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的冶金炉渣粒化技术装置的基础上,针对炼钢过程溅渣护炉炉渣粘度大,流动性不好,温度低的状态,进行粒化处理;针对浇余渣流动性较好,但含有30~40%钢液的混合渣,进行粒化处理。上述两种性质的固前渣仍通过现有粒化粒化系统周转用的渣罐接渣,而后用渣罐倾翻机倾翻倒渣,该渣经大角度下渣流槽进入粒化器壳体内,粒化轮组进行处理;因上述状态渣是一种流动性差的粘渣,或者是含钢比例大的渣,粒化上述的钢渣本身存在一个技术难题,粘渣要求大角度放渣,工艺要求每分钟下渣粒化6~8吨,较正常状态的理想渣放渣量高2~3倍,其中又含大量钢液,下渣量大时粒化能力不解决,将会发生集中入池沉水爆炸,故采用粒化轮组,递进式接渣粒化,每个粒化轮的粒化能力保3吨/分,相邻的两个粒化轮体成一定角度且轮园相切装配,在轮体上,轮齿设计成线性排列的矩形齿头,以提高低温、粘度大的钢渣打击力和打击量,使常规粒化下渣量2~3倍的钢渣在空中打击能力加大,利用杂技抛球原理,使被粒化、打击、击碎的熔渣延长下落时间,同样辅助常规粒化的一次射流水淬,该被打击、破碎、水淬的渣下落至二次淬渣池,下落过程中为防止特殊情况的下渣状态,并混有集中钢液,设置的水冷却栏栅可以分割非正常下落的渣量,再次延缓入池二次水淬时间,防止所下钢渣集中入水热交换的气爆。设置的薄水层弧形筛,承接非正常轮齿打击或改变流向下落的钢液,使之在弧形筛上通过筛网分割,浅水层淬化、降温,沿筛条方向和薄水筛底滑落进入二次淬渣池,进行终点降温分散热交换,防止集中入池的气爆或爆炸发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成,未经李志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53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