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75765.9 | 申请日: | 2008-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72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10 | 分类号: | F16C11/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扭力 凸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凸轮结构,尤其指一种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该凸轮结构具有组件减省,且可避免凸轮结构发生自动落下及滑动落下的功能。
背景技术
按具掀盖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诸如可携式计算机、电子辞典、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及掀盖式手机...等,基本上,是将主体置于下半部,并由转轴与上半部的盖体相连结,使盖体相对于本体可为之开合。因此,转轴亦为决定上述产品质量的一大要因。
如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所拥有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96586号专利案的「具自动闭锁的转轴结构」所示,是在转轴上结合一组凸轮构件,其中该凸轮构件是由一固定件及一滑动件所对接而成,而使其具有自动闭合效果。
再者,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所拥有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09841号的「减少异音的凸轮构件」为例,该固定件的第一干涉组件为凸出部,在该固定件同心的外圈及内圈相对设有一第一外滑块及一第一内滑块;而该滑动件的第二干涉组件为凹入部,在该滑动件同心的外圈及内圈相对设有一第一外滑槽及一第一内滑槽。由上述的实施,使得该滑动件的凹入部由闭锁位置旋转至对向端时,因该固定件无凸出部的设置,而不会造成再度闭锁的困扰发生。
此举固然赋予该凸轮构件仅具有一自动闭锁位置,亦即滑动件的第一外、内滑槽各自啮合于固定件的第一外、内滑块。惟当盖体欲盖合,该些滑槽移动至对应的滑块时,在某个角度范围内,例如0度至70度之间,因滑槽与滑块间的倒角部,以及该滑动件所结合盖体,例如显示屏幕自身重量等因素,使得该盖体会加速地自动落下(free down),而使盖体撞击该主体,而造成损坏。此外,该盖体在掀开至最大角度,例如120度时,因其自身的重量,而造成滑动落下(slip down)的情况发生,为美中不足之处。
此外,传统的凸轮构件的固定件是在环体一侧周缘或一延伸部突伸至少一断面为非圆形的卡榫,以便嵌插于支架所开设对应造形的榫槽内,而形成两者的固定连接。此举,不仅增加组装工序,亦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而亟待相关业者的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以改善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包括:
一固定架,其架面轴向开设一轴孔,该架面底部轴向延伸一接合部,且该架面的轴孔一侧接触面设有凸起且相对配置的二滑块,各滑块两侧具有倒角部;以及
一旋转件,与架面对接,其轴向开设一嵌孔,而邻接于架面的接触面对应二滑块位置设有凹入且相对配置的二滑槽,各滑槽两侧具有倒角部,且各倒角部上端缘邻接一为倾斜面的缓冲部,并于相邻两滑槽的缓冲部间设有一平坦区;
由此,当固定架的架面相对于旋转件旋转时,使滑块于滑槽、缓冲部及平坦区移动时,可形成不同的扭力变化。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包括:
一固定架,其架面轴向开设一轴孔,该架面底部轴向延伸一接合部,且该架面的轴孔一侧接触面设有凹入且相对配置的二滑槽,各滑槽两侧具有倒角部,且各倒角部上端缘邻接一为倾斜面的缓冲部,并于相邻两滑槽的缓冲部间设有一平坦区;以及
一旋转件,与架面对接,其轴向开设一嵌孔,而邻接于架面的接触面对应二滑槽位置设有凸起且相对配置的二滑块,各滑块两侧具有倒角部;
由此,当旋转件相对于固定架的架面旋转时,使滑块于滑槽、缓冲部及平坦区移动时,可形成不同的扭力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
1)其具有多段扭力变化,使凸轮结构的旋转件相对固定架旋转时,在移动至自动闭锁及最大掀开位置的前,会产生扭力变大及产生缓冲效果,以避免凸轮结构发生自动落下及滑动落下的情况。
2)其由组件减省设计,可免除原本凸轮结构的固定件的设置,以减少组装工序,并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凸轮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凸轮结构处于闭锁状态的平面图。
图3a至图3c为本实用新型凸轮结构掀开过程中固定架与旋转件相对位置的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凸轮结构施用于转轴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所示转轴组立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57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棘爪通用逆向制动轮
- 下一篇:锥形孔圈膨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