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燃机的排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6031.2 | 申请日: | 2008-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71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梁珪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珪龙 |
主分类号: | F02F1/42 | 分类号: | F02F1/4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马 英 |
地址: | 730030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排气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的排气装置,其应用于内燃机的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内燃机排气系统存在的阻力,主要是由于排气门开启时,废气以很高的压力,沿排气口圆弧法线方向相向排出,其气流运动方向见图1,由此产生很大的废气流背压顶托阻力,致使残存废气较多滞留缸内,降低下一步吸气冲程的充气效率,直接影响到内燃机的性能。为了尽可能地提高进、排气效率,开发了每缸采用4气门、5气门、6气门的发动机。发动机每缸采用多个气门,提高了进排气效率,所以有利于发动机提高功率和转速。但是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善非气流的背压顶托阻力,况且多气门技术结构复杂、零件多、系统驱动需额外耗能,从而加大了制造难度和产品成本。经查阅,未见燃烧室内设置引导废气流排向从而提高充气效率的排气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内燃机排气装置,使得可以强制改变排出废气的流向,从而克服背压顶托的阻力,使上一循环的废气尽可能排干净,提高下一步吸气冲程的充气效率,从而提高内燃机的性能,同时降低油耗,减少排放。
一种内燃机的排气装置,包括缸盖,在所述缸盖燃烧室的内曲面上加工有涡旋导流槽,该涡旋导流槽在缸盖燃烧室内曲面上的正投影是螺旋渐开线,并且该螺旋渐开线在靠近排气口处的延长线与排气口圆弧相切。
且该涡旋导流槽起始于缸盖与汽缸体的结合处,终止于排气门外缘2mm处。
所述涡旋导流槽的槽脊高度低于气门升程且向缸盖燃烧室内空间延伸。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具有涡旋导流槽的排气装置,在排气冲程中,内燃机燃烧室涡旋导流槽强制改变了高速高压废气流的排出方向,使其沿排气口圆弧切线方向排出,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废气流背压顶托的相向阻力;而且涡旋导流槽迫使导出的高速废气流,在排气口出口通道形成很强的瞬时涡旋气流,利用高速涡流的强劲抽吸力,更多地排出残存废气,从而在不改变其它技术条件的情况下,提高燃烧室的充气效率,由此提高发动机性能,相对降低油耗、减少排放,利于环保。
现有技术中生产缸盖大多采用铸造工艺,只要制作模型时做出所要求的螺旋渐开线型涡旋导流槽,铸出的成品缸盖上的涡旋导流槽一般不必再做其它加工,就能应用,所以本技术加工无难度,简便有效,不需大的额外投入,不与其它提高充气效率的技术,如废气涡轮增压、水气分离技术等发生抵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废气流排出方向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涡旋导流槽在缸盖内曲面上正投影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废气流排出方向示意图
图4为缸盖燃烧室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涡旋导流槽槽脊迎气面倒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2、图3、图4。一种内燃机的排气装置,包括缸盖1,在所述缸盖1燃烧室的内曲面上加工有涡旋导流槽,该涡旋导流槽起始于缸盖与汽缸体的结合处,终止于安装在排气口3上的排气门4外缘的2mm处,其在缸盖1燃烧室内曲面上的正投影是螺旋渐开线2,并且该螺旋渐开线2在靠近排气口3处的延长线与排气口3的圆弧相切,而且涡旋导流槽的槽脊高度要低于气门升程且向燃烧室内空间延伸。具体的气门升程随不同的内燃机而定。
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在燃油内燃机上,也可应用于燃气内燃机上。不管是单缸机还是多缸机,不管是立式还是卧式或是斜置式内燃机,都可应用本发明,达到提高内燃机效能,同时相对降低油耗,减少排放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珪龙,未经梁珪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60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卧式内燃机曲轴箱盖总成
- 下一篇:卧式柴油机凸轮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