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收蒜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6275.0 | 申请日: | 2008-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68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智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智威 |
主分类号: | A01D13/00 | 分类号: | A01D13/00;A01D33/12;A01D3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903***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收蒜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收蒜机。
背景技术
目前,大蒜的收获多采用人工的办法,费时费力。也有用犁地的办法来收获的,虽然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大蒜东倒西歪,收集还是费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收蒜机,它结构简单,效率高,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机架前、后横梁上分别通过长槽孔、螺栓固定多个铧犁架,每个铧犁架下端中部固定铧犁,每个铧犁架下端的前、后部通过轴承分别固定前、后拔蒜轮,前、后拔蒜轮上挂有拔蒜带,后拔蒜轮的下端同轴空套甩蒜轮,后拔蒜轮和甩蒜轮分别固定相啮合的升速齿轮;机架前端固定变速箱和左右向传动轴,变速箱通过链条驱动左右向传动轴,左右向传动轴通过齿轮组驱动所述的前拔蒜轮,左右向传动轴通过齿轮、前后向传动轴和链条驱动输送带,输送带固定在机架的后下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效率高,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拔蒜带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机架9的前、后横梁17、8上分别通过长槽孔、螺栓固定12个铧犁架7(一般大蒜一畦12行)。每个铧犁架7下端中部固定铧犁15。每个铧犁架7下端的前、后部通过轴承分别固定前、后拔蒜轮19、20,前、后拔蒜轮19、20上挂有拔蒜带5。所述的拔蒜带5包括软带21和多个硬夹片18,各硬夹片18的一端与软带21固定,硬夹片18在软带21上均布。后拔蒜轮20的下端同轴空套甩蒜轮11,后拔蒜轮20和甩蒜轮11分别固定相啮合的升速齿轮6、13。机架9的前端固定变速箱1和左右向传动轴2,变速箱1通过链条驱动左右向传动轴2,左右向传动轴2通过齿轮组4驱动所述的前拔蒜轮19。左右向传动轴2通过齿轮3、16、前后向传动轴14和链条12驱动输送带10,输送带10固定在机架9的后下方,以便将拔下来的大蒜放在机架9的一侧。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挂在拖拉机后方,通过所述的长槽孔、螺栓调整铧犁架7的位置,使铧犁15与大蒜行对齐。拖拉机通过动力轴驱动变速箱1,变速箱1带动拔蒜带5、甩蒜轮11和输送带10转动。铧犁15入土将大蒜与土分离,拔蒜带5转动,其上的硬夹片18在转到前拔蒜轮19时张开,转过后合上将大蒜叶或杆夹住,转到后拔蒜轮20时张开,后拔蒜轮20下的甩蒜轮11将大蒜拨入输送带10上,输送带10将大蒜输送至机架9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智威,未经王智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62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果树树枝支撑架
- 下一篇:离相母线绝缘子座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