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折式外壳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7054.5 | 申请日: | 200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65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洪肇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肇荣 |
主分类号: | F04D29/40 | 分类号: | F04D29/4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乐慧;张 瑾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式 外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折式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冷气空调开放的空间中,为了达到辅助空气循环的效果,常会再设置有循环扇,借由循环扇使冷气可以较有效率地在空间中循环;但是,目前市售的循环扇均是借由使扇叶以高转速转动产生高速气流,令高速气流在空间中碰撞反射达到气流循环的目的,而高转速的扇叶会产生高分贝的噪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事实上,要达成空间中气流循环,并不须要使用这种高转速循环扇,就物理原理而言只要能产生空气对流即可达到空气循环的目的,特别是要能有效利用热气流上升,而冷空气下降的物理现象。目前,传统电风扇提供的是一种集中式冷风效果,即其出风范围被限制在其前方有限的扇形区域内,因此,传统电风扇提供的是可归类为一种直吹式的冷风效果,对于空气循环的提升效果有限;而箱扇则是借其回转盘将叶片吹出的气流旋转式吹送到其涵盖区域内,其吹出的气流较为平缓且涵盖区域较大,非常适合作为空间中空气循环之用(请参阅图8及图9)。然而,现行市售的箱扇受到其结构限制,其风扇总成5是独立可调整式地结合在一外壳6壳围中,因此,若要作为空间中的空气循环扇使用,则往往会受到其外壳6的阻挡,使得其出风量及出风范围受到减抑,实在是一大遗憾,如何改善这一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电暖器方面,由于目前市售商品几乎无法调整出热俯仰角度,因此,完全不符合物理上热流向上冷流向下的原理,使得热循环效果不佳,耗损能源,且出热面往往会对着人,造成干热不适,而究其原因,仍是由于上述外壳的限制造成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电器出风或出热俯仰角度的可折式外壳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折式外壳结构,其包括有:
上壳座,所述上壳座与出风或出热结构结合成一体;
下壳座,所述下壳座与所述上壳座于交界部位可动枢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借由此结构,可使电器的出风或出热结构得以调整至最佳出风或出热角度,而不会遭受外壳的阻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折式外壳结构的实施例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折式外壳结构的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折式外壳结构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折式外壳结构的实施例弯折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折式外壳结构的实施例的弯折应用示意图(一);
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折式外壳结构的实施例的弯折应用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折式外壳结构的实施例应用于电暖器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折式外壳结构的实施例应用于电暖器中的弯折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惯用箱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惯用箱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上壳座 2 出风或出热结构
3 下壳座 4 控制开关
5 风扇总成 6 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本实用新型前述的目的,现列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希望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获得更佳地了解。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折式外壳结构的实施例的构件的分解示意图,其包括:
上壳座1,且上壳座1与出风或出热结构2结合成一体,如图2及图3所示,其中,
该出风或出热结构2可为风扇总成;
下壳座3,下壳座3与上壳座1于交界部位可动枢结;
下壳座3又可以设有凹围容含对应的上壳座1所结合的出风或出热结构2的相对应部位,如图1-图3所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折式外壳结构的实施例的组合立体示意图;而图3则为本实用新型中可折式外壳结构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因此,如图4、图5A及图5B所示,当应用于出风目的时,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得以将上壳座1弯折成适当的角度(例如90°、45°等),可使出风角度与方向调整至最佳位置;特别的是,由于该风扇总成即出风或出热结构2与上壳座1结合成一体,因此,得以与上壳座1同步调整至适当出风角度,完全不会有如惯用结构的风扇总成的出风受到外壳阻挡的问题,有助于空间中的空气循环,达到节能、舒适的效果,同时,其并未吹出高速气流,因此,不会产生高分贝噪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肇荣,未经洪肇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70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