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润滑型向心关节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77387.8 | 申请日: | 200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05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何国辉;庄鸿鸣;高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23/04 | 分类号: | F16C23/04;F16C3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 向心 关节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润滑型向心关节轴承及其加工技术,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卡车V型推力杆用润滑型向心关节轴承及其加工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较新的卡车V型推力杆,包括两条支杆、分别固定在两条支杆端部的三个杆座、固定在杆座内部的销轴组成,销轴呈纺锤形,销轴的外表硫化一层橡胶体,橡胶体的两端分别固定有金属端盖。使用纺锤形销轴这种结构,虽然抗冲击能力好,但工作时的偏摆只能靠橡胶变形来实现,变形量有限。因此,销轴的摆动角只能随橡胶的变形量而进行细微的偏摆,摆动角较小。并且现有的卡车V型推力杆中前面直球座中还没有使用过向心关节轴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耐磨损、抗冲击的新型润滑型向心关节轴承,该轴承用于卡车V型推力杆前面直球座上,具有耐磨损、抗冲击的特点,且能克服现有卡车V型推力杆使用纺锤形销轴摆动角较小的缺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卡车V型推力杆直球座上采用新型润滑型向心关节轴承,该轴承由内圈、外圈、锁圈组成,内圈为实心体且为整体式,内圈两端向外延伸有伸出杆,并各带有一个通孔,用于轴承的安装。外圈采用剖分结构,外圈宽度设计加宽,外圈外圆面靠近两端面处直径较小,大直径与小直径间由斜面与圆弧过渡。过渡段间加工有锁圈槽,用于安装锁圈。为了避免轴承的过快磨损,在轴承外圈内球面除位于宽度中间位置环内球面设计有环形润滑油槽外,还设计有多条均布的正向润滑油槽与反向润滑油槽,正向润滑油槽与反向润滑油槽相互交叉,且正向润滑油槽与反向润滑油槽以环形润滑油槽为对称中心,形成润滑油槽网。轴承安装前,在外圈大直径与小直径间及小直径外表面硫化一层橡胶体,使外圈在整个宽度外圆直径相同。向心关节轴承装入V型推力杆直球座座孔中。外圈外圆表面与座孔配合,内圈通过销轴孔用螺栓固定在底盘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轴承外圈两端硫化的一层橡胶体,使外圈外圆表面直径尺寸相同,工作过程中,橡胶体具有较好的缓冲击能力;轴承外圈内球面加工的润滑油槽网,能贮存更多的润滑油,轴承在工作过程中工作表面能形成更加均匀的润滑油膜,在工作中能减少轴承工作表面的非正常磨损,提高轴承的耐磨性。因此轴承具有耐磨损与抗冲击能力。该轴承用于V型推力杆直球座上,由于轴承外圈相对内圈可相对滑动,可以实现V型推力杆具有较大的调节偏摆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润滑型向心关节轴承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润滑型向心关节轴承外圈1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润滑型向心关节轴承外圈1另一种形式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标记:1-外圈、2-内圈、3-锁圈、11-外圈大直径与小直径间过渡段、12-锁圈槽、13-外圈内球面正向润滑油槽、14-外圈内球面反向润滑油槽、15-环形油槽、21-内圈两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圈1、内圈2、锁圈3。内圈2为实心体且两端向外延伸出两个伸出杆,并在两伸出杆上各加工有一通孔21。外圈1采用剖分结构,外圈1宽度设计加宽,外圈1外圆面靠近两端面处直径较小,大直径与小直径间有过渡段11。过渡段间加工有锁圈槽12,用于安装锁圈3。外圈大直径与小直径间的缺口位置在轴承安装前先在外面硫化一层橡胶体,使外圈外圆表面直径尺寸相同。
如图2所示,在外圈1内球面加工有十二条均布的正向润滑油槽13与十二条反向润滑油槽14。正向润滑油槽13与反向润滑油槽14相互交叉,且正向润滑油槽13与反向润滑油槽14以位于外圈宽度中间环外圈内球面的环形油槽15为对称中心,每条正向润滑油槽13与反向润滑油槽14有三处相交,形成润滑油槽网。
外圈1沿轴线平面剖分成两个半圆外圈,并用锁圈3锁紧。内圈2为实心体且为整体式。内圈2两端向外延伸有伸出杆,并各带有一个通孔,用于轴承的安装。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在外圈1内球面加工有多条均布的正向润滑油槽13与反向润滑油槽14。正向润滑油槽13与反向润滑油槽14相互交叉,且正向润滑油槽(13)的末端与反向润滑油槽(14)的末端也互相相交,连在一起,形成润滑油槽网。每条正向润滑油槽13与反向润滑油槽14有五处相交。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73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