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段变速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77773.7 | 申请日: | 200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43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朱昭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9/18 | 分类号: | F16H9/18;F16H5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机构,尤指一种适用于机车载具的无段变速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皮带式无段变速传动机构目前已广为使用于机车载具中,无段变速传动使车辆于速度变换过程中较为平顺,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的换档机构,故适合于一般平面道路行驶。其主要特色在于传动皮带以变化半径比的方式达到齿轮比的连续变化。
习知有利用一离心配重件例如一滚珠,当其受引擎旋转所产生离心力作用便会推动一驱动盘组的可动驱动盘,藉此改变皮带在驱动盘组与传动盘组的半径比,亦即改变机构的传动减速比。
然而,因引擎转速在不同负荷状况下常会变动,造成无法准确地控制可动驱动盘的移动,也就是无法精确的固定传动减速比。为能有效的控制传动减速比,也就是要能准确的定位可动驱动盘的位置,另有习知技术是透过螺纹结构将旋转运动改变成直线运动,藉此以可控制的外驱动力推动可动驱动盘,其中旋转运动是藉由马达以及齿轮组来传递,例如台湾专利公告号I243141所载。
参考图1,其绘示习知无段变速机构剖面图。图中所示的习知无段变速机构其可动驱动盘的移动方式简述如下。无段变速机构包括一入力轴10、一驱动盘组11、一传动皮带12、一出力轴(图未示)、及一传动盘组(图未示),其中驱动盘组11包括一固定驱动盘111及一可动驱动盘112,固定驱动盘111与可动驱动盘112皆与入力轴10同步转动,但固定驱动盘111相对于入力轴10为轴向固定、可动驱动盘112则相对于入力轴10为轴向可位移。入力轴10是接收来自引擎(图未示)的旋转动力而转动。
另一方面,一马达(图未示)产生旋转动力后经由一齿轮组(图未示)传递,当传递至齿轮组的一第一输出轴齿轮131,将同步带动相连结的齿轮组输出轴13同步旋转,进而齿轮组输出轴13上的第二输出轴齿轮132也会转动。
接着,与第二输出轴齿轮132相啮合的移动齿轮14也会被第二输出轴齿轮132带动旋转。移动齿轮14除与第二输出轴齿轮132相啮合外,并于内周面一区段形成有一内螺纹结构141,同时还以内螺纹结构141以外区段环套在一轴承15的外环上。
一静止管构件16固定在曲轴箱17内,并于外周面形成有一外螺纹结构161,对应螺合于上述内螺纹结构141。上述轴承15更以其内环套设在驱动盘组11的可动驱动盘112上,因此移动齿轮14相对于可动驱动盘112为独立转动,但轴向上为整体连动的关系。
依据上述结构,当马达的动力传到移动齿轮14时,移动齿轮14将以其内螺纹结构141配合静止管构件16的外螺纹结构161而将旋转运动转变成入力轴10轴向上的直线运动。同时,透过轴承15的连结,可动驱动盘112也会随移动齿轮14一起进行轴向位移,进而达到无段变速的目的。
上述习知设计的缺点在于,移动齿轮14在同时旋转及移动过程中一直保持与第二输出轴齿轮132啮合,因此二齿轮间会产生很大的磨耗问题;而且明显地,第二输出轴齿轮132的轴向尺寸需足够大以提供移动齿轮14的移动范围,亦即可动驱动盘112的位移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段变速传动机构,该机构可以避免齿轮转动又同时移动的双重磨耗问题,也提供当驱动马达内置于曲轴箱时更小尺寸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无段变速传动机构包括一入力轴、一驱动盘组、一出力轴、一传动盘组、一皮带、一主动齿轮、及一被动套筒。上述驱动盘组包括有一固定驱动盘、及一可动驱动盘,其中固定驱动盘是固定于入力轴,可动驱动盘随入力轴同步转动、且相对于入力轴轴向可移动。
上述传动盘组包括一固定传动盘、及一可动传动盘,其中固定传动盘是相对于出力轴轴向固定,可动传动盘相对于出力轴轴向可移动。
上述皮带环套于驱动盘组与传动盘组之间,以传递一引擎旋转动力。上述主动齿轮套固于一第一轴承上,主动齿轮内环面形成有一内螺纹结构。被动套筒是套固于一第二轴承上,被动套筒的外环面具有对应螺合于内螺纹结构的。第一轴承套固于一曲轴箱的凸缘,第二轴承套固于可动驱动盘,被动套筒随第二轴承及可动驱动盘相对于入力轴为轴向可移动,且被动套筒的转动受一拘束件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藉由上述机构设计,无段变速机构可透过控制主动齿轮的转动进而决定被动套筒与可动驱动盘的位移,达到自由控制传动皮带二端半径比的目的。而且本实用新型相较于习知者,避免了齿轮转动又同时移动的双重磨耗问题,也提供当驱动马达内置于曲轴箱时更小尺寸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77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调节闸阀开式机架及密封装置
- 下一篇:内燃机气门摇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