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渐层式包覆型隐形眼镜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77889.0 | 申请日: | 2008-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81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薛世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视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C7/04 | 分类号: | G02C7/04;B29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尚世浩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中和***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渐层式包覆型 隐形眼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渐层式包覆型隐形眼镜,尤指一种彩色隐形眼镜将着色剂包覆在中间层,而可防止着色剂直接接触眼球,造成配戴者眼球被刮伤或掉色所产生的过敏现象。
背景技术
一般彩色隐形眼镜,主要系于透明的隐形眼镜内,藉由移印头(printingpad)将着色剂转移至隐形眼镜内,除了可改变配戴者眼球的颜色以增加美感外,更可提高配戴者眼睛虹膜的清晰度,导致该虹膜对于眼镜配戴者的旁观者来说,看起来比较大而美观。
然而常用的着色剂涂至隐形眼镜内固化之后,该着色剂除了容易掉色以造成眼睛过敏外,当直接接触眼球更易造成眼球被刮伤的情形,因而有待改善。
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此,累积从事此行业多年的经验,乃精心研究并再三测试改良,如今终于创作出一种新型的渐层式包覆型隐形眼镜,可以摒除常用产品缺点,以增进功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渐层式包覆型隐形眼镜,主要系将移印头所转移的着色剂,包覆在上、下层镜片内,该着色剂不会直接接触配戴者的眼球,因而可防止着色剂掉色造成眼睛过敏或刮伤眼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渐层式包覆型隐形眼镜,其中位于隐形眼镜中间的着色剂,为满布点状的环圈,其透过点的分布达到配戴者自然美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渐层式包覆型隐形眼镜,系于上、下层镜片间包覆有着色剂层,该着色剂系为满布点状的环圈,由内向外呈渐层式的分布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作过程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作过程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制作过程的示意图(三)。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隐形眼镜 (11)上层镜片
(12)着色剂 (13)下层镜片
(20)下模塑片 (21)凹槽
(30)上模塑片 (31)凸块
(100)第一模板 (200)第二模板
(300)第三模板 (101、201)移印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隐形眼镜10的立体图式,该隐形眼镜10系为三层包覆式的装置,其上、下层镜片11、13为软质透明的结构,中间层为着色剂12,该中间层满布点状的着色剂12形成深浅不一的环圈,其透过点的分布可达到配戴者自然美的效果。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隐形眼镜10制作过程的示意图:
参阅图2所示,首先将下模塑片20置放在第一模板100上,该下模塑片20顶端具有一圆形凹槽21,模具机台上的第一移印头(printing pad)101系将下层镜片13的材料转移至下模塑片20的凹槽21内,经过反应槽固化成型。
参阅图3所示,然后将内含有已固化的下层镜片13的下模塑片20置放在第二模板200上,模具机台上的第二移印头(printing pad)201系将着色剂12涂至已固化的下层镜片13上,形成满布点状的环圈,着色剂12经过反应槽干燥定位。
参阅图4所示,再将内含有着色剂12的固化下层镜片13的下模塑片20置放在第三模板300上,并注入有度数的流动上层镜片11剂至固化的下层镜片13内,同时包覆住着色剂12,并用上模塑片30罩盖在下模塑片20上,上模塑片30下方的圆形凸块31系盖置在下模塑片20的凹槽21内,并罩置在尚未固化成型的上层镜片11上方,经过制镜机的点胶、压合、反应及脱模之后,最后再经过水化设备的清洗,便成型为如图1所示的隐形眼镜10成品。
再者,上述制程主要系生产含水度为38%的双周抛隐形眼镜。
综上所述,本创作渐层式包覆型隐形眼镜,系将着色剂包覆在上、下层镜片内,该着色剂附在镜片上系分布点状渐层式的结构,使配戴者达到自然美的效果;其实用功效当无庸置疑,而本实用新型又从未公诸于市或已见于其它刊物,实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视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视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78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