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测井探头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8064.0 | 申请日: | 2008-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64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韩枫;苏国齐;陈靖涵;索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耕 |
主分类号: | E21B47/08 | 分类号: | E21B47/08;E21B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7000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 测井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测井探头,尤其涉及一种组合测井探头的测试装置,属于油田测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油田测井工作中,一般使用测井仪来测量油井的微电极、井径值等参数。目前使用的测井仪,一般包含两组测试臂,其中一组为井径测试臂,用于测量井径值,另一组为极板测试臂,用于测量微电极;测井仪的极板测试臂为弓形板簧,极板测试臂依靠弓型板簧的弹性,使极板贴靠在井壁上工作,无论极板测试臂是否进行测试工作,只要测试仪在井中运动,极板在弓形板簧的弹力作用下就始终与井壁磨擦;裸眼井通常有几千米长,一口裸眼井的工程测试只需要进行200米左右,而极板与井壁全程磨擦,使得极板磨损的速度很快,通常测量1-2口井就需要更换极板,不但使用和维修不便,而且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极板低磨损、使用寿命长的组合测井探头。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测井探头,包括一管状基体,该管状基体内依次连接有驱动系统、测试系统、传感系统及液压补偿系统,所述测试系统包括铰接于管状基体上的一对井径测试臂和一对极板测试臂、内置于管状基体的拉杆及固定在管状基体内表面的顶盘座,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系统连接,另一端与拉杆座的一端连接,该拉杆座的另一端与顶盘连接,顶盘可滑动地内穿于顶盘座;所述极板测试臂由平行设置的主动支臂和从动支臂组成,该主动支臂和从动支臂远离管状基体端铰接有极板;所述主动支臂的近极板端设有销轴,极板上固定开设有条形凹槽的连接块,销轴嵌入连接块的条形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测试系统还设有驱动避震支杆,该驱动避震支杆一端铰接在所述拉杆座上,另一端铰接在主动支臂的近极板端。
其中,所述管状基体的管壁内开设有轴向孔,该轴向孔内嵌入圆管,该圆管内穿入电线,两端密封。
所述从动支臂与管状基体的铰接端固定有凸轮;该凸轮的一侧与顶盘触接,另一侧与传感系统触接。
所述驱动系统包括一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一端通过键套与传动丝杠的一端连接,传动丝杠的另一端通过驱动杆与拉键轴连接,该拉键轴与测试系统的拉杆连接。
所述传感系统包括一弹簧仓,该弹簧仓的一端与平衡管的一端连接,平衡管的另一端与液压补偿系统连接;弹簧仓内穿活塞杆,活塞杆一端与测试臂的凸轮抵接,另一端与平衡管内的电位器连接。
所述液压补偿系统为一活塞缸,其一端与传感系统的平衡管连通,另一端与通压仓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测井探头,在极板测试臂的主动支臂的近极板端设置销轴,在极板固定开设有条形凹槽的连接块,将销轴嵌入连接块的条形凹槽,主动支臂的端部能在条形凹槽内轴向移动,极板能相对极板测试臂沿轴向摆动,极板能够随井壁的起伏而摆动,使极板与井壁更好地配合,一方面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信号源,提高测井的精度,另一方面,减轻极板与井壁的磨擦,延长极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测井探头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测井探头的驱动系统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测井探头的测试系统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沿A-A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测井探头的传感系统和液压补偿系统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测井探头的极板与主动支臂之间的配合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测井探头的极板与主动支臂之间的配合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组合测井探头的极板与主动支臂之间的配合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测井探头的实施例,包括一管状基体10,该管状基体内依次连接有驱动系统20、测试系统30、传感系统40及液压补偿系统50。
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系统20包括一驱动电机21,该驱动电机21的一端通过键套22与传动丝杠23的一端连接,传动丝杠23的另一端通过驱动杆24与拉键轴25连接,该拉键轴25与测试系统30的拉杆33连接;驱动电机21提供动力源,通过传动丝杠23、驱动杆24、拉键轴25带动拉杆33往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耕,未经陈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80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编码方法、解码方法、系统及装置
- 下一篇:钨酸锆薄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