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水套形成一体的雨伞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8439.3 | 申请日: | 2008-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01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金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墉祥 |
主分类号: | A45B25/24 | 分类号: | A45B25/24;A45B2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梁兴龙;陈桂香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形成 一体 雨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伞,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水套与雨伞形成一体,由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形成防水套,套上防水套后雨伞完全密封,盖上防水套后雨水不会掉落,可直接放入包、手袋中的防水套形成一体的雨伞。
背景技术
通常雨伞带有防水套,在保管及携带时,使外观整齐以及保护雨伞。
但是,以往的防水套与雨伞分开制作,为使用雨伞而将其剥下,没有适当保管的方法,因此将其绑到伞带上或保管在口袋中,有诸多不便,而且经常会丢失防水套。
另外,雨天使用雨伞从室外进入到室内时折叠的雨伞上的雨水会掉落,为防止雨水掉落,百货商店或公共场所提供塑料袋,来防止雨水掉落到地板上,但是乘坐汽车、公共汽车、地铁等时,要直接拿着湿雨伞进入,这样不仅使车座、椅子及地板被雨水弄湿,而且粘有雨水的雨伞也不好保管。
另外,进到饭店等室内时,不能将湿雨伞放入到包或其他购物袋中,拿在手里也不方便,通常会放在室内地上,出来时经常忘记带走雨伞,有容易丢失的缺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韩国实用新型第2001-10254号公开了在具有防水功能的防水套上连接环,在雨伞的手柄上连接上述环密封的结构,该实用新型是在伞顶部结合防水套的形态,雨天时为使用雨伞往上推环,防水套不能固定而会翻开随风吹动,具有使用不便的缺点。
另外,雨天防水套完全裸露在外部,防水套上会有很多雨水,因防水套粘有很多雨水,进入到室内也要将防水套放在室内地板上或先将防水套上的雨水擦干后才能放到包等中保管,不能完全解决雨伞丢失的问题。
此外,由于其结构为防水套的环结合在手柄上,手柄与环具有相同的直径,尺寸太大,从而不适合手握,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水套与伞体形成一体,即使雨天往上拉防水套,也可以固定防水套,而具有稳定的使用状态的雨伞。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防水套被雨水淋湿,进入到室内时套上防水套,雨水就不会掉落,可直接装入到包、手袋中的雨伞。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通过将雨伞的手柄形成正常尺寸,而提供一种手柄使用方便的雨伞。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套形成一体的雨伞,其包括:伞体;上盖,具有在所述伞体的伞杆上端结合的第一结合部,并具有比折叠状态的雨伞更大的直径;防水套,一端固定在所述上盖下面,上端密封下端开放,可收纳折叠状态的伞体;结合环,固定在所述防水套的另一端,下端形成有第二结合部;和下盖,具有可与所述结合环的第二结合部结合的第三结合部;在使所述结合环与所述下盖结合时,所述防水套使雨伞完全封闭;在将所述结合环往上拉到所述上盖时,所述防水套折叠而置于所述上盖和所述结合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盖的下面向外周形成向下倾斜的倾斜部,所述结合环的上面向外周形成向下倾斜的倾斜部,以与所述上盖的下面相对应,由此往上拉所述结合环时,可最大限度地防止雨水进入到上盖和结合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盖的第一结合部形成有可连接伞体的伞杆上端的螺纹。
另外,所述结合环的第二结合部和所述下盖的第三结合部形成有螺纹,以进行螺纹连接。此外,还可以采用基于多种形态的结合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盖用带子与雨伞的手柄连接,或与所述结合环连接,或者在雨伞的手柄较长时,所述下盖在雨伞的手柄上部形成一体。
有益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由于防水套与雨伞形成一体,因而可防止防水套丢失,即使在雨天往上拉防水套,防水套也被固定,可提供稳定的使用状态。
另外,由于可保管防水套,因而无需另外的防水套收纳盒也不会淋湿防水套,具有结构简单、缩小雨伞大小的效果。
此外,由于雨天时防止防水套被雨水淋湿,因而进入到室内时,套上防水套就不会使雨水掉落,可直接放入到包、手袋中,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可防止雨伞丢失。
另外,由于雨伞的手柄形成正常尺寸,因而具有消除使用不便问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雨伞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防水套套在伞体上的状态的结合剖视图;
图3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防水套往上拉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雨伞的一个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下盖连接到结合环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下盖与手柄形成一体的结合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墉祥,未经金墉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84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