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座垫袋扣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8654.3 | 申请日: | 200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95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萧勳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1/00 | 分类号: | B62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海生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垫 袋扣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垫袋扣具,属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固定物品装置的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说属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固定物品装置,尤其是于机踏车的支架上固定物品装置结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社会对于休闲运动风气日渐盛行,而使一般家庭经常会到郊外进行骑机踏车如自行车、协力车等,使现今自行车从代步、通勤的工具跃升为观光旅游工具,利用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是旅游者用来环保节能且悠闲旅行的方式,而自行车不如汽车或机车具有行李箱或置物箱,而常见用于自行车的载物装置大多皆为金属支架和菜篮二种方式,可将收容器物(如水壶、小型手工具或个人随身小物品等)固定于自行车的车头、车侧支架上,可于骑自行车时方便饮水、修车或将物品置放于其内,请参阅图7所示,为习用的立体外观图,为利用金属线材折弯形成一置放水壶的支架,必需使用钻孔工具在自行车的支架上钻孔,以配合支架上的螺孔供螺丝穿入,使支架可定位于自行车的支架上,其整体组装及加工上皆不甚便利,且在自行车的支架上钻孔后,不但破坏自行车的整体外观,当使用者要更换购买新的自行车时,必需重新于自行车的支架上再钻孔,耗时又费力,此外,自行车上所装设的菜篮皆为镂空状,无法置放零钱或钥匙等随身小物品,故整体的适用范围不够宽广。
如何解决习用机踏车置物支架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垫袋扣具,以实现可轻松快速安装至新机踏车,可轻松快捷简易灵活的拆卸并可装有小物品,增加使用者的方便性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座垫袋扣具,包括有公扣及母扣所组成,其中:
该公扣为设有相对式具弹性的扣持体,并于扣持体一侧连设有向外凸出的基座,而基座顶部为设有具夹持空间可夹持于外部预设支架的结合部;
该母扣为具有供公扣以扣持体穿入并卡制定位的中空对接孔,并由对接孔二侧向外部贯穿形成镂空状的透孔,且母扣底部设有可供外部预设收纳袋结合的定位部。
该公扣的扣持体具有二侧同向延伸的弹臂,且各弹臂前端形成有扣合块,并以弹臂外侧与扣合块之间设有卡制边。
该公扣的结合部为具有连接座,且连接座上定位有盖合体,并于连接座中央贯穿有固定孔,再以盖合体对位连接座的固定孔设有穿孔,其穿孔贯穿连通至盖合体表面形成有容置孔,而连接座与盖合体之间具有接合面。
该盖合体容置孔内的孔壁设有弹片,且弹片上方形成有扣勾、并以容置孔与固定孔穿设有螺钉,且螺钉上螺合有螺帽。
该连接座与盖合体的接合面各设有复数固定部,再以连接座与盖合体的接合面二侧各形成有夹持空间。
该母扣的透孔接近对接孔方向形成有卡持壁。
该夹持空间的内壁面一侧凸设有复数较宽间隔的抵持凸块,而另侧凸设有复数较窄间隔排列的夹持凸块。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由于公扣为设有相对式扣持体,并于扣持体一侧连设有基座,而基座顶部为设有具夹持空间的结合部,而母扣为具有中空状对接孔,并由对接孔二侧贯穿有透孔,且母扣底部设有可供外部预设收纳袋结合的定位部,该公扣的结合部可透过夹持空间夹持于机踏车的支架,并藉由连接有预设收纳袋的母扣供公扣的扣持体穿入结合,如此,母扣连接的收纳袋可装有随身小物品,增加使用者的方便性。
由于公扣的基座顶部所设的结合部,为可穿设有螺钉,再与螺帽螺合固定,使结合部的盖合体与连接座能够结合,并利用结合部的夹持空间夹持于机踏车的支架,当使用者欲将公扣更换至另一台机踏车时,只需将螺钉与螺帽分离松脱,即可轻松快速从原来的机踏车上拆除公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习用的立体外观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公扣
11、扣持体 1322、容置孔
111、弹臂 1323、弹片
112、扣合块 1324、扣勾
113、卡制边 133、螺钉
114、杆体 134、螺帽
12、基座 14、接合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扣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86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