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三轮汽车减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8872.7 | 申请日: | 200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96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费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费洪波 |
主分类号: | F16F9/28 | 分类号: | F16F9/28;F16F9/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山东省日照市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三轮 汽车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振装置,尤其是一种新型三轮汽车减振器,该减振器具有安全稳定、提高减振效果、延长使用寿命等特点。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生产的三轮汽车的减振器多采用单筒、单柱、单簧的结构,包括目前市场上公开使用的几种改良的三轮车减振器,它们其结构主要包括缓冲柱、油封、防尘油封、冶金套、定位套,在缓冲柱的外表面装有防尘套,弹簧座焊置在支撑弹簧套筒的外表面,这种减振器虽然具有一定的减振效果,但是仍然具有以下不足之处:
密封性差:在恶劣的环境中,主减振柱暴露在外,受泥水的腐蚀容易生锈,影响油封使用寿命,导致减振器损坏,失去减振功能。
阻尼效果差:主减阻尼器不能更好的满足复杂路况及特殊环境条件下的需求。
承载能力差:副减振器中只有弹簧起支撑作用,而不产生阻尼效果,导致副减振器载荷能力小、缩短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性能,安全性、稳定性得不到保证。
弹簧稳定性差,副减振套管结构不利于对弹簧进行有效地固定,弹簧载荷受地面的影响,压缩时容易产生较大的扭矩力,副减振器套管不能稳定弹簧,工作时易使弹簧扭曲变形,影响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三轮汽车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三轮汽车减振器,包括主减振器以及设在主减振器内部的储油缸及主阻尼器和副减振器,其中,在所述副减振器为具有独立油缸减振阻尼实效的减振器总成,其中内部设有阻尼器。
上述阻尼器为内循环液压式。
上述副减弹簧的两端设有定位簧座,其定位簧座是以副减振筒及减振柱为定位基准的内外定位簧座。
在主减振储油缸的上部设有油封密封装置,油封密封装置包括油封、降压油封、降压隔离腔和防尘油封。以及套在主减振筒上端的压缩式防尘胶套。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阻尼效果好,抗磨损、耐冲击,承载能力有较大提高,安全性、稳定性得以保证。
2、分载力均匀,弹性效果好,能够适应复杂地况弹簧压缩、复原力的需要。
3、主减震器承受的侧弯力降低,减少磨损及变形,提高减振效果,降低维修成本。
4、使用压缩式防尘胶套,杜绝了泥水的侵害,有效地保护了减振柱及内部组件,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减振器结构示意图及油封装置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副减振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阻尼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减振器1及设置在主减振器1内部的储油缸6和副减振器2,在主减振器1上铸有副减支承座3与副减振器2相配合,上述副减振器2减振柱通过副联板4上的定位基准配合与主减振器1相互固定,在副减振器2内安装有独立内循环液压式阻尼器5,以及副减油缸设有油封、防尘油封。在副减振器2的副减振柱7外侧安装有弹簧9,与弹簧9的两端对应处固定有定位套、定位簧座8,便于更好的固定弹簧9,避免弹簧9发生偏心现象,减少内部组件的磨损,上述弹簧上盖里面设有尼龙定位套与减振柱外圆相配合套装在一起,副减振柱上端与副联板设有定位基准,副联板4紧紧压在定位簧座8的上端,其中,弹簧9分为左旋弹簧和右旋弹簧,左旋弹簧在前,右旋弹簧在后,压缩式防尘橡胶套10卡在副联板4的卡槽内,另一端紧套在储油缸6的上端。
在主减振器1中安装液压式阻尼器17,在储油缸6的上部设有油封装置18,油封装置18包括油封、降压油封19、降压隔离腔20和防尘油封21,设置油封装置18的目的是当油缸内的油压过大时,油液泄漏时通过油封进入降压隔离腔20,使得油压降低,油液无法通过油封及防尘油封21,杜绝了油液的泄露;独立内循环液压式阻尼器内装有主体储油缸11、压丝12、油封13、定位导向套14、活塞杆15及活塞节流阀体等。
安装时,将压紧螺母16从主减震柱上端拧下,并将装配连接锥小头装入主方向联板锥孔内,副联板4上端的定位销钉插入主联板销孔内,再拧紧螺母,主减振器1下装配插孔与三轮汽车前轮、前轮轴连接,将前轮轴两端的螺帽拧紧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费洪波,未经费洪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88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