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通式钢笔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1136.7 | 申请日: | 200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08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袁长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长骏 |
主分类号: | B43K5/00 | 分类号: | B43K5/00;B43K5/18;B43K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北京市石景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式 钢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文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直通式钢笔。
背景技术
钢笔现在已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工具,它的发明是在19世纪初。1809年,英国颁发了第一批关于贮水笔的专利证书,这标志着钢笔的正式诞生。
在早期的贮水笔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动。写字的人压一下活塞,墨水才开始流动,写一阵之后又得压一下,否则墨水就流不出来了。这样写起字来当然很不方便。
到1884年,美国一家保险公司的一个叫沃特曼的雇员,发明了一种用毛细管供给墨水的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这种笔的笔端可以卸下来,墨水用一个小的滴管注入。
最早的能够自己吸墨水的笔出现于20世纪初期,采取了一个活塞来吸墨水。当笔中采用了皮胆后,就要用一个铁片插入一个缝中去挤压皮胆来吸墨水。
到1952年,又出现了用一根管子伸进墨水中吸水的施诺克尔笔。直到1956年,才发明了现在常用的毛细管笔。
钢笔的种类和型号很多。根据钢笔笔尖的成分不同,可分为金笔、铱金笔两种。
(1)金笔:笔尖采用黄金合金,笔尖较软,弹性好,手感舒适。但金笔的价格较贵,且笔尖软,不好掌握,初学者不宜使用。
(2)铱金笔:笔尖不含黄金,部分笔尖镀金,笔尖较硬,但物美价廉,是初学写字比较合适的工具。
金笔尖、铱笔尖之所以钢笔尖耐用,秘密都在钢笔尖上的小圆粒。这小圆粒是铱锇合金做的,它非常坚硬耐磨。据上海金星金笔厂实验,如果把金笔尖和钢笔尖同时放在油石上磨,一小时后,金笔尖只磨损0.07毫米,而钢笔尖磨损达5毫米之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提供一种直通式钢笔,它笔尖书写顺滑,出水顺畅,具有书写笔画粗细变化较大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直通式钢笔,包括笔胆和笔尖组件,所述笔尖组件由笔尖和圆管构成,笔尖上设置有导流缝,笔尖的尾端为圆管,圆管尾端插装有一个导流细管,所述圆管尾端安装在笔胆上将导流细管插装于笔胆内,圆管和笔尖之间为导流槽管。
所述导流槽管和笔尖之间设置有一个过渡段。
所述导流缝自笔尖顶端贯穿至导流槽管尾端。
所述笔胆和笔尖组件外均套装有钢笔壳套。
本实用新型直通式钢笔,不设置普通钢笔的金属笔舌,即笔胆内的墨水通过导流细管直接流向笔尖,进行书写;书写时,导流细管通过笔尖上的导流缝将墨水直接导至笔尖;笔胆中的墨水从导流细管内流向笔尖的同时,空气从导流槽管流进笔胆,墨水与空气形成对流,保证笔尖书写流畅。
本实用新型笔尖书写顺滑,出水顺畅,将新笔蘸上墨水在纸上试写,笔尖不刮纸,出水均匀,具有书写笔画粗细变化较大的特点。适合练字使用。使用时,笔杆压低些,笔画就粗,可写稍大的字;笔杆竖起来一些,笔画就细,可写稍小的字。这种笔的表现力较普通钢笔要强,常用来书写信封等较大的字体。
写字时,应在纸下垫一些稿纸,以增强笔尖的弹性,减少摩擦。笔尖不要在金属等硬质材料上书写,以防损坏笔尖。日常使用中避免不同墨水混用,以免产生沉淀堵塞钢笔。钢笔每一个月左右应清洗一次,保持墨水下水流畅,如使用碳素墨水更应多清洗。钢笔如长期不用,应洗净保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笔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通式钢笔,包括笔胆1和笔尖组件,所述笔尖组件由笔尖2和圆管3构成,笔尖上设置有导流缝4,笔尖的尾端为圆管,圆管尾端插装有一个导流细管5,所述圆管尾端安装在笔胆上将导流细管插装于笔胆内,圆管和笔尖之间为导流槽管6。
所述导流槽管和笔尖之间设置有一个过渡段7。
所述导流缝自笔尖顶端贯穿至导流槽管尾端。
所述笔胆和笔尖组件外均套装有钢笔壳套8。
本实用新型直通式钢笔,不设置普通钢笔的金属笔舌,即笔胆内的墨水通过导流细管直接流向笔尖,进行书写;书写时,导流细管通过笔尖上的导流缝将墨水直接导至笔尖;笔胆中的墨水从导流细管内流向笔尖的同时,空气从导流槽管流进笔胆,墨水与空气形成对流,保证笔尖书写流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长骏,未经袁长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1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