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化学实验反应器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2840.4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1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兴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诗琼 |
地址: | 067000 河北省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化学 实验 反应 器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教学的化学反应器皿,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型化学实验反应器皿。
背景技术:
目前,化学教学实验中,通常使用试管、烧杯等反应器皿进行化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通常采用将所有的反应物完全混合后让其反应,从反应物到生成物甚至中间物均混合在器皿的半球底或圆柱体中,人们观察到的主要是混合物的加合现象,而在反应过程中,随着各种反应物的量比不同,所产生的现象也有差异,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也往往有差异,这就使学生不能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观察加深理解,此外,现有实验方式一般取用反应物(化学药品)的量相对较多,反应过程为开放式,会有一些有害气体散发到空气中,既浪费,又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型化学实验器皿,本实用新型在实验时只需取用少量反应物溶液,通过施用灵活的方法、简易的实验步骤,可使反应物顺液膜互相逐渐渗透接触作用,充分反映化学反应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观察到清晰、真实有趣、对比性强的实验现象,即便于教学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又有助于绿色环保,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选用适合的材料制作反应器皿,确定出器皿的形状和结构尺寸,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包括器皿体和反应腔,器皿体的外形和反应腔均为圆柱体形或正方体形,其特征在于采用表面光滑、平整、无波纹、透明度高的、具有一定耐热性能的无机玻璃材料制作,也可以用具有上述条件的无机玻璃做底,有机玻璃或塑料做壁结合塑成,在器皿体上可设置1~4个反应腔,反应腔的边缘尺寸根据其数量确定,一般为20~96mm,反应腔的深度为0.1~2mm。
上述器皿体上设一个反应腔,对于圆形反应腔其直径为80~96mm,对于矩形反应腔,其最大边长为80~96mm,反应腔的深度为0.1~2mm。
上述器皿体上设三个反应腔,对于圆形反应腔其直径分别为20~36mm,对于矩形反应腔,其最大边长分别为20~36mm,反应腔的深度为0.1~2mm。
上述器皿体上设四个反应腔,对于圆形反应腔其直径分别为20~30mm,对于矩形反应腔,其最大边长分别为20~30mm,反应腔的深度为0.1~2mm。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设计方案是增设一个反应器皿盖,反应器皿盖上设有圆形定位环和排气孔,在反应器皿的壁上设有环形定位槽,反应器皿盖上的圆形定位环和反应器皿壁上的环形定位槽配合后形成反应气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反应物溶液用量少,简化试验方法和实验步骤,可使反应物顺液膜互相逐渐渗透接触作用,充分反映化学反应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观察到清晰、真实有趣、对比性强的实验现象,即便于教学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又有助于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主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主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主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左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左视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左视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主视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器皿体和反应腔,器皿体的外形为圆柱体形或矩形,反应腔的形状为各种几何形状,采用表面光滑、平整、无波纹、透明度高的、具有一定耐热性能的无机玻璃材料制作,也可以用具有上述条件的无机玻璃做底,有机玻璃或塑料做壁结合塑成,器皿体的高度为1.1~5mm,在器皿体上可设置1~4个反应腔,反应腔的边缘尺寸根据其数量确定,一般为20~96mm,反应腔的深度为0.1~2mm。
实施例一
器皿体1上设一个反应腔2,对于圆形反应腔其直径D1为80~96mm,对于矩形反应腔,其最大边长为80~96mm,反应腔的深度h为0.1~2mm。
实施例二
器皿体3上设三个反应腔4,对于圆形反应腔其直径D2分别为20~36mm,对于矩形反应腔,其最大边长分别为20~36mm,反应腔的深度h为0.1~2mm。
实施例三
器皿体5上设四个反应腔6,对于圆形反应腔其直径D3分别为20~30mm,对于矩形反应腔,其最大边长分别为20~30mm,反应腔的深度h为0.1~2mm。
实施例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兴,未经杨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28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