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鼠标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2853.1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23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冠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苗 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三***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鼠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鼠标,特别是指具有侧边操作模块的鼠标,且所述调整件具有调整位于鼠标侧边操作件至适当使用位置的鼠标。
背景技术
按,现行计算机主要借助鼠标来进行操控,传统的鼠标结构在其壳体上设有一滚轮及所述滚轮两侧各设有左、右两键,并借助所述左、右键进行鼠标的功能操作;由于计算机功能逐渐强化及各式应用软件的不断开发,使得具有左右按键的鼠标逐渐不敷使用,因此便在鼠标壳体的侧边增加辅助按键,以配合各种功能的辅助操作;同样地,传统的鼠标检测移动时的信号,是利用所述壳体底部的滑轮或光学式机构贴靠着桌面来检测,因此如所述鼠标所在的桌面不平滑或使用时在容易产生震动的环境下时,则准确度会受到影响;为改善上述状况,有人便在鼠标壳体的侧边开设操作模块,借助使用者操作鼠标时,以检测手指的移动而得到移动信号;但如此增加所述鼠标的侧边操作模块时,虽可提升鼠标操作上的便利性,然,由于鼠标的体积与操作者手掌大小及使用习惯等因素有密切关联,并会影响使用者操作时的舒适性、便利性,又,现有鼠标的侧边辅助操作模块的设置如同左右键一样,呈固定式设置,不符合操作者使用上的舒适、便利性,诚有加以改善、突破的必要。
因此,本实用新型有鉴于现有鼠标使用侧边操作模块上的不足及结构设计上不尽理想的事实,开发出一种可调整侧边操作模块位置的鼠标以服务社会大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整侧边操作模块位置的鼠标,使鼠标侧边的操作模块能依使用者的需求调整至适当位置,进而使所述鼠标在使用上具有舒适性及便利性,以积极提升产品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一个鼠标本体,呈壳体状,所述本体的侧边设有透空滑槽及穿透槽;至少一个侧边操作模块,包括有操作件及连接板,所述操作件借助连接杆通过所述透空滑槽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一个连动件,定位滑设于所述本体内,所述连动件与所述连接板相固定连接;控制电路模块,与所述连动件相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模块上设有对应所述侧边操作模块的感应组件;及一个调整件,枢设于所述本体内而显露出所述穿透槽,所述调整件与所述连动件相连动,借助所述调整件操作以调整所述操作件使用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侧边操作模块、连动件、控制电路模块的连接设计,并配合调整件的便利操控设计,来适当调整所述操作件的前后位置,以顺应使用者的操作手感,而得以增加鼠标使用上的舒适性及操作性,进而积极提升其产品竞争力。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进一步了解与认识,谨佐以较佳实施例图及配合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鼠标的上视立体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鼠标的大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调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调整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调整装置另一角度的组合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调整装置的组合侧视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号对照说明
10鼠标本体 11A上本体 11B下本体 12操作滚轮
13A、13B按键 15透空滑槽 16螺孔柱 17滑槽
18穿透槽 20侧边操作模块 21操作件 211、212按键
213透光孔 22连接板 23连接杆 23A、23B连接杆
24定位孔柱 25抵触部 25A、25B抵触部 30连动件
31板体 32穿孔 33位移部 40控制电路模块
41感应组件 411按挚部 42定位穿孔 43固定件
50、60调整件 51轮体 511轮端 52定位件
53轴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28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寄生光热再利用装置
- 下一篇:永磁铁氧体二极转子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