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泡营养钵倒置式连体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4118.4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343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史智兴;刘俊峰;常淑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1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泡 营养 倒置 连体 模具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中育苗环节所使用的发泡营养钵的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发泡营养钵是一种农业生产中的育苗用品,其生产方法是用秸秆、草炭、肥料等粉末加上水和发泡剂搅拌成粥状钵料,注入一定形状钵模后发泡膨胀定型而成。目前生产发泡营养钵的模具是多行多列单个钵模组成的钵盘,每个钵模是下小上大的圆台或棱柱状,配合一个带有种孔柱的上盖。使用的方法是在每个钵模中注入一定量的混合好的钵料,然后盖好上盖等待发泡膨胀,待定型以后出模,得到一个个单独的顶部带有种孔的营养钵。
目前,以多行多列单个钵模组成的钵盘在生产中存在几个问题:第一,实现生产自动化比较困难,最大的难点在于控制粥状钵料注入一个个钵模的机构很复杂甚至难以实现。第二,下小上大的圆台或棱柱状营养钵在播种使用过程中,直立摆放比较困难,第三,钵料注入钵模底部然后向顶部膨胀,胀满程度的差别表现在带有种孔的营养钵顶部,易造成种孔深度不一致。第四,多行多列单个钵模组成的钵盘生产出来的营养钵是一个个单独的,产品的计数、装箱和使用都不方便,想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播种几乎没有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倒置式模具,可以生产出整盘局部在一起的营养钵,其基本设计内容是:一个带有N行M列种孔柱和定位边框的平板为模具的最底层(带有种孔柱的种孔柱板),一个带有N行M列矩形格的框架为模具的中间层(注料格板),一个带有渗水孔以及定位边框的板为模具的上层(渗水孔板)。使用时种孔柱板在最下层,注料隔板在中层,渗水孔板在上层。注料格板的分格高度略低于注料隔板边框高度,使得整盘营养钵在定型以后局部连接为一个整体。注料格板的分格形状使得每个营养钵呈底大上小。
有益效果:第一,模具采用倒置结构,生产出的营养钵容易保证顶部饱满和种孔深度的一致性。第二,注料格板的矩形格结构注料方便,易于实现注料自动化。第三,注料格板上的矩形分隔板高度略低于注料格板边沿的高度,这样的结构使得生产出的每一盘营养钵底部是连在一起的,像于产品的计数、装箱和使用。第四,种孔柱板和注料格板采用分离方式有利于发泡膨胀定型以后的出模操作,减少因出模操作破坏每一盘营养钵的整体性。第五,从整盘营养钵掰下任何一个营养钵,都是底大上小的形状,便于稳定摆放。
附图说明
图1是种孔柱板、注料格板和渗水孔板合模以后的顶视图。
图2是种孔柱板、注料格板和渗水孔板合模以后的A-A剖视图。
图3是种孔柱板的顶视图。
图4是种孔柱板的A-A剖视图。
图5是注料格板的顶视图。
图6是注料格板的A-A剖视图。
图7是渗水孔板的顶视图。
图8是渗水孔板的A-A剖视图。
图中,种孔柱板1,注料格板2和渗水孔板3。
具体实施方式
把注料格板2嵌入种孔柱板1的定位边框内,用刮板机构把配好的钵料抹压入注料格板2,盖上渗水孔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41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