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杆泵防冲距提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84663.3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78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梁海滨;赵立志;修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F04D3/02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海山 |
地址: | 163453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杆 泵防冲距 提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领域中螺杆泵所用的提升装置,尤其是螺杆泵防冲距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采油领域中,螺杆泵井因其效率高在油田被普遍应用。而现有螺杆泵井在完成作业时,由于抽油杆的自重会产生弯曲,因而造成偏磨,损坏油管柱,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产生,在完成作业时,还需要进行人工提升抽油杆工艺,使抽油杆下端与泵之间预留出防冲距,保证抽油杆的垂直消除偏磨现象产生。而种方法存在着工艺复杂,操作成本高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影响采油井的正常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螺杆泵井人工提升和释放防冲距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杆泵防冲距提升装置,该螺杆泵防冲距提升装置具有自动提升和释放防冲距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螺杆泵防冲距提升装置包括抽油杆扶正器,抽油杆扶正器通过螺纹与上接头相连接,上接头通过螺纹与连接套相连接,连接套下部内通过螺纹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有传矩帽、丝母,传矩帽、丝母内通过螺纹连接有丝杆,连接套内丝杆上部外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备帽,丝杆上端固定连接有竹节形扶正体,丝杆下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下接头,下接头下端通过短接与抽油杆扶正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螺杆泵防冲距提升装置由于采用丝杆与传矩帽及丝母螺纹连接特性。将该螺杆泵防冲距提升装置串连在生产杆柱上,在螺杆泵开机或停机时,由抽油杆通过连接套带动传矩帽及丝母相对丝杆相向转动,杆柱总长度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不再借用外力自动提升或释放螺杆泵防冲距。而且在螺杆泵转子进入定子腔内时,能够起到防反转作用,保证驱动头上方预留光杆长度统一规范。所以说该螺杆泵防冲距提升装置具有自动提升和释放防冲距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抽油杆扶正器,2-上接头,3-连接套,4-传矩帽,5-丝母,6-丝杆,7-备帽,8-扶正体,9-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所示,该螺杆泵防冲距提升装置包括抽油杆扶正器1,抽油杆扶正器1通过螺纹与上接头2相连接,上接头2上端有与抽油杆扶正器1连接的内螺纹,下端有与连接套3连接的外螺纹,上接头2是起连接杆柱作用的。上接头2通过螺纹与连接套3相连接,连接套3为高强无缝管,主要起连接承载作用的。连接套3下部台阶孔内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丝母5,丝母5下连接套3台阶孔内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传矩帽4,传矩帽4及丝母5内通过梯形螺纹连接有丝杆6,通过丝母5及传矩帽4与丝杆6间相向转动,产生移动距离,杆柱总长度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不再借用外力自动提升或释放螺杆泵防冲距。连接套3内丝杆6上部外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备帽7,备帽7主要起防止从丝杆6脱落作用,丝杆6上端固定连接有竹节形扶正体8,扶正体8主要起保证丝杆6居中在连接套3内,防止丝杆6在连接套3内歪斜,通过竹节形减少扶正体8与连接套3内壁接触面。丝杆6下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下接头9,下接头9下端通过短接与抽油杆扶正器1相连接,下接头9上端有与丝杆6连接的内螺纹,下端有与抽油杆扶正器1连接的外螺纹,下接头9是起连接杆柱作用的,通过短接的内螺纹将下接头9与抽油杆扶正器1倒接到一起。
实际使用时,首先通过上接头2和下接头9将该螺杆泵防冲距提升装置串连在杆柱上,在螺杆泵开机或停机时,抽油杆扶正器1带动连接套3下部传矩帽4及丝母5在丝杆6上相对转动,而丝杆6不转动。因传矩帽4及丝母5与丝杆6之间是螺纹连接,利用丝杆6与传矩帽4及丝母5螺纹连接特性,传矩帽及丝母相对丝杆相向转动,传矩帽4及丝母5带动连接套3上下移动,杆柱总长度发生改变,最终带动杆柱的上下移动,因而实现不再借用外力自动提升或释放螺杆泵防冲距。而且在螺杆泵转子进入定子腔内时,能够起到防反转作用,保证驱动头上方预留光杆长度统一规范。所以说该螺杆泵防冲距提升装置具有自动提升和释放防冲距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46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