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在线排除泄漏液体的防抬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5362.2 | 申请日: | 200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629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朱荣生;杨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8 | 分类号: | F04D13/08;F04F5/16;F04D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9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在线 排除 泄漏 液体 防抬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机械。特指一种可在线排除泄漏液体的防抬机,本实用新型可解决防抬机内由于密封失效而导致泄漏液体滞留的问题,实现有效的监测泄漏液体并将其排出至预期处。
背景技术:
大型潜水泵等装置如果发生电源相序接反现象电泵就会反转,导致电泵上浮(即抬机现象),另外由于泵站多采用拍门等快速断流装置,有可能在切断电源后,水倒流形成出水流道上部局部真空状态,从而产生向上的水推力。产生的抬机现象有可能会绞断电缆极大影响电泵的安全,故一般采用防抬机装置来防止此现象发生。为了防止液体与电缆接触而导致损坏电缆,防抬机装置是全密封的。但经过长时间工作,由于密封失效的原因,水和油等泄漏液体进入装置内,就会使电缆甚至电机造成破坏。
以往解决此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密封结构,提高密封的可靠性。但长时间远行后,密封失效不可难免。陈强等人在《大型潜水电泵自耦系统稳定判据和防抬机装置》(排灌机械2000年9月)中提及改善密封圈来增加防抬机装置的稳定性。上海凯旋泵业有限公司的董志豪等人发明的电缆保护装置和防抬机结构(申请号:200620044423)是采用特殊的结构来增强防抬机装置的效果。都没有针对发生泄漏后排除液体采取措施。发生泄漏问题时只能停机检修,检修过程花费很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线排除泄漏液体的防抬机,其不仅在防抬机内泄漏部位设置泄漏传感器,而且设置排除泄漏液体的装置,可确实而且有效地将泄漏液体排除干净。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顶盖、底座、连接管和连接座,为使防抬机装置与泵等装置完全密封,采用密封件保证电缆与液体完全隔离。在连接座底部设置泄漏传感器,并用信号电缆把信号传输出去,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在连接座底部设置排除泄漏液体的装置来排除泄漏液体并安装泄漏传感器来监测泄漏液体。
所述排除泄漏液体的装置可为运用气提方式排除泄漏液体的气提泵,气提泵的进气口和出液口分别与进气管和出液管相联。
所述气提泵由进气口、喷嘴、吸液管、接受室、混合管、扩散管和出液口依次相联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工作时,泄漏传感器报警后,立刻打开空气压缩机或其他能提供压缩气体的装置,使压缩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气提泵,当压缩气体到达喷嘴时,气体的压力能转化为动能,在喷嘴出口形成高速射流,并把在接受室处的压力较低的液体吸走。射流边界层的紊动扩散作用使得两股流体发生质量、动量及能量交换,于是气体的速度不断减小,液体的速度不断增大,并在混合管速度渐趋一致,形成气液混合物。而在扩散管中,由于管横截面积的扩大,使混合流体的动能转化为压能,使其减速增压到一定的压力沿与气提泵相联的出液管继续输送,从而排出泵体。
本实用新型经用户试用,反应良好,能够达到排除泄漏液体的目的,而且此过程操作简单,费用也十分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防抬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气提泵的示意图
图中1.电缆出口,2.出液管,3.进气管,4.连接管,5.气提泵,6.泄漏传感器,7.动力电缆,8.顶盖,9.底座,10.信号电缆,11.信号控制电缆,12.连接座,13.密封件,14.潜水泵,15.进气口,16.喷嘴,17.吸液管,18.接受室,19.混合管,20.扩散管,21.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顶盖(8)、底座(9)、连接管(4)和连接座(12),为使防抬机装置与潜水泵(14)等装置完全密封,采用密封件(13)保证泵的动力电缆(7)和信号控制电缆(11)与液体完全隔离。为监测泄漏液体,在连接座(12)底部设置泄漏传感器(6),并用信号电缆(10)把信号传输出去,为排除泄漏液体,设置了用进气管(3)和出液管(2)相联的气提泵(5)。当由电缆处渗漏液体时,泄漏传感器(6)就会报警,立刻运用空气压缩机或其他存储压缩气体的设备向进气管(3)充入气体,压缩气体就会通过进气管(3)进入气提泵(5),装置就会开始工作,把泄漏液体通过出液管(2)一起带出至预定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53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拾取器和光盘装置
- 下一篇: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以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