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梭织机用筘片特殊端面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85576.X | 申请日: | 2008-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28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施越浩;施凌志;张伟;陈梁;徐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越浩 |
主分类号: | D03D49/00 | 分类号: | D03D49/00;D03D49/60;D03D47/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44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机 用筘片 特殊 端面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梭织机用钢筘筘片的加工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无梭织机筘片特殊端面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纺织设备织造的布料向高档、高质量、薄型织物及翻改花式多品种的方向发展,高密度的钢筘需要更薄的筘片,同时高速织机需要高效节能,对筘片端面的形状提出了各种特殊的要求;单一的圆角形状的筘片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传统的无梭织机用筘片的端面形状是圆角,一般采用模具拉制而成,可加工最薄筘片的厚度为0.20mm左右,再薄就很难制造合格产品;筘片硬度一般只有HV300左右。
若采用一般切削加工时,端面形状也大多为圆角,切削筘片的厚度最薄为0.18mm左右,且容易产生四个接点,影响筘片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筘片的端面形状大多为圆角,无法满足各种特殊钢筘的需要,厚度、薄度无法达到,且容易产生接点,从而影响筘片质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梭织机用筘片特殊端面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梭织机用筘片特殊端面加工装置,由放料机构、对筘片端头左右对称形状进行加工的第一刀具组、对筘片两端头过渡圆弧的接点加工的第二刀具组、防共振机构和收料机构依次排列组成。
所述的第一刀具组包括先粗加工的左刀具、右刀具以及后精加工的左刀具和右刀具,左刀具和右刀具形状相同,左刀具和右刀具的刀口为中间圆弧过渡的V形刀口,可加工处筘片特殊端面的形状。
所述的第二刀具组包括形状相同的上刀具和下刀具,上刀具的刀口具有两片对筘片两端头过渡圆弧上接点分别进行加工的刀刃,下刀具也具有两片对筘片两端头过渡圆弧下接点分别进行加工的刀刃。该上下刀具的刀刃可实现圆角接点的完美过渡,没有接点痕迹。
所述的上刀具和下刀具上设置有调节刀具对刀和进刀的微调装置,便于实现精确的进刀和对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加工特殊端面形状的筘片,满足各种特殊钢筘的需要;采用上下特殊刀具实现圆角接点完美过渡;并可加工厚度为0.1mm,硬度为HV380的筘片,满足高密钢筘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右刀具的切削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刀具的切削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切削部分放大图。
图中:1.放料机构,2.第一刀具组,21.左刀具,211.刀口,22.右刀具,31.上刀具,32.下刀具,311.刀刃,4.防共振机构,5.收料架构,6.微调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无梭织机用筘片特殊端面加工装置,由放料机构1、对筘片端头左右对称形状进行加工的第一刀具组2、对筘片两端头过渡圆弧的接点加工的第二刀具组3、防共振机构4和收料机构5依次排列组成。
如图2、3、4所示,第一刀具组1包括先粗加工的左刀具21、右刀具22以及后精加工的左刀具21和右刀具22,左刀具21和右刀具22形状相同,左刀具21和右刀具22的刀口211为中间圆弧过渡的V形刀口。第二刀具组包括形状相同的上刀具31和下刀具32,上刀具31的刀口具有两片对筘片两端头过渡圆弧上接点分别进行加工的刀刃311,下刀具32也具有两片对筘片两端头过渡圆弧下接点分别进行加工的刀刃311。
第一刀具组2主要对筘片两端特殊端面的形状进行加工;第二刀具组3主要实现筘片两端圆弧接点的完美过渡;防共振机构4可消除共振,它是实现切削筘片光滑表面的关键;微调装置6主要实现精确对刀和进刀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越浩,未经施越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55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气织机用异形筘喇叭口
- 下一篇:一种剑杆绞织机导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