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折流翅管壳式换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6046.7 | 申请日: | 200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48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吴植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植仁 |
主分类号: | F28D7/12 | 分类号: | F28D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 折流翅 管壳 换热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管为螺旋折流翅管的管壳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主流换热器,据不完估计,石化工业在役换热器中,80%以上是管壳式换热器。为组织壳程流体流动和支撑管束,传统管壳式换热器采用折流板和折流杆,和近年开发的螺旋折流板。传统折流板型管壳式换热器的缺点是:1.壳程流体垂直冲刷管束致使:(1)与管内流体为错流换热,换热效率差;(2)壳程流体垂直冲刷管束,使壳程流体的流阻较大,(3)又要诱发管子振动,促成管端与管板涨合处损坏;2.制造时对孔的同心精度要求高、穿管困难;3.管壁与折流板孔接触处易发生疲劳损坏。为解决管子震动问题,出现了折流杆型管壳式换热器,它的的缺点是:壳程流体的流径太短,壳程流体换热不充分。1986年,在捷克公开了第一个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专利,由于加工困难,至1994年才由ABBLUMMUS公司实现了制造,并相继在欧美各国得到应用。我国从上世纪末开始引进,形成了一些改进的专利,并在不少领域内得到应用,显示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具有压降小,换热系数高,运行费用低,节能增产效果等优点。但是,采用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在螺旋折流板上加工数量多、精度高的斜孔十分困难。需要采用加工费用昂贵的数控机床加工。这就成为制约螺旋折流板式换热器推广应用的瓶颈。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壳程流体的压降虽较传统的折流板换热器要小些,但要多次穿过管束(每一个螺距穿过一次),故压降还不是最小的。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折流翅管壳式换热器,它是由壳体、壳体法兰、封头、管板、管箱、换热管和两种流体进出口所组成。和传统管壳式换热器一样有多种型式。其特征在于:用螺旋折流翅管替代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在每根换热管外有螺旋折流翅,其作用有:1.使壳程流体成螺旋流并与管程流体呈逆向流动,螺旋流轨迹的中心线和换热管的中心线重合;2.扩展二次换热面;3.支撑管子成为管束,为防止壳程流体短路,设置有挡板或套管。为强化管程给热,在管内亦可设置螺旋折流翅杆内插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单头管外螺旋折流翅管结构示意图,图2图1A-A视图,图3是管外多头螺旋折流翅管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A-A视图,图5是单头管内螺旋折流翅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A-A视图,图7是固定管板的螺旋折流翅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A-A剖面图,图9是具浮头且管内外都有螺旋折流翅的管壳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A-A剖面图。图中:1基管,2管外螺旋折流翅,3管内螺旋折流翅杆,4封头,5.管板,6.挡板,7.拉杆,8.定位套管,9.套管,10.套管管板,11.壳体,12.壳体法兰,13.浮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植仁,未经吴植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60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眼镜挂架横梁
- 下一篇:吸油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