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生长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7048.8 | 申请日: | 2008-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93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30 |
发明(设计)人: | 黄如喜;王海波;张瑞西;朱月华;印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61/44 | 分类号: | H01J61/44;C09K1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冬涛;袁正英 |
地址: | 210009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生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及植物学领域,涉及一种植物生长灯,该灯能发射长波段的红光(640~750nm)或者红光和蓝紫光(400~470nm)的混合光。该植物生长灯能有效促进植物生长及后期的开花结果。
背景技术
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提倡和支持下,我国的绿色高效农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各种各样的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然而由于季节(如冬春季)及天气(如阴雨天)因素大棚内的光照不能充分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这严重影响了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开花结果。因此,采用人工光源在棚室内直接给作物补光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有效途径,而高效节能地对植物补光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植物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理论。从植物的光谱学研究了解到,绿色植物的吸收光谱基本相同,在可见区主要集中在400~470nm的蓝紫区和640~720nm的红橙区,因此,在这两个波段集中对植物进行补光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研究很少。绝大多数的大棚补光效率低下甚至没有采取补光措施,在已采取的补光措施中,绝大多数使用白炽灯,日光灯,高压钠灯,高压汞灯等作为光源,而这些光源有很大的缺点,首先是耗能高,能效转换率低;其次这些光源中真正是植物所需的蓝紫光及红光含量都很低,不适合用来作植物生长光源。不少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像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都已经大规模应用这些技术来为其农业服务,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由于技术及价格等因素,我国农业工作者尚无法使用其产品,因此我们加强植物生长灯领域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改进现有植物生长灯波段偏窄,补光作用不明显以及耗能高等不足而提供了一种植物生长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植物生长灯,由灯丝(3),灯头(1)和灯管(4)组成,其特征在于灯管内壁为能发射长波段红光(640nm~750nm)的荧光粉,或者该红光荧光粉和能发射蓝紫色光的荧光粉的混合物的荧光粉层(2)。
上述的灯管内壁的荧光粉层中的荧光粉,以红光荧光粉和能发射蓝紫色光的荧光粉的混合物为基准,蓝紫色荧光粉占混合物质量比为0%-60%;红色荧光粉占混合物质量百分比为40%-100%。
上述的植物生长灯灯管的形状可以为直管、圆形管、U型管或螺旋管。
所述的能发射蓝紫色光的荧光粉至少为BaMg2Al16O27:Eu2+(BAM:Eu2+)、2(Sr,Ba)O-0.16B2O3-0.84P2O5:Eu2+、Ca2B5O9Cl:Eu2+、Ba5SiO4Cl6:Eu2+或Sr3(PO4)2:Eu2+中的一个。
所述的能发射长波段红光(640nm-750nm)的荧光粉的化学式为LixAlO2:Fe3+y,其中0.5≤x≤1.1,0.001≤y≤0.01。
优选发射蓝紫色光的荧光粉包膜后使用,包膜物质为BaF2、MgF2或Al2O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射长波段红光(640nm-750nm)的荧光粉合成方法为高温固相法,制备工艺的具体步骤为:
(1)按照该荧光粉的化学式中阳离子化学计量比LixAlO2:Fe3+y,其中0.5≤x≤1.1,0.001≤y≤0.01,称取锂的碳酸盐或硝酸盐,铁的碳酸盐、硝酸盐,铝的氧化物作为原料;
(2)将各原料放入球磨罐中湿磨,将湿磨后的生料放入烘箱于110-140℃下,烘10-30小时;
(3)将烘干后的生料取出放入箱式炉中在1000℃-1600℃下灼烧2-5小时;
(4)把灼烧后的样品进行研磨、过筛,即可得到合格荧光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70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安全柜用横杆及挂钩
- 下一篇:整车VOC采样环境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