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盾构机用先行刀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87996.1 | 申请日: | 2008-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49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海;齐观岗;田思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玉海 |
主分类号: | E21D9/08 | 分类号: | E21D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山东省聊城市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 先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盾构机配件,具体涉及一种安装在盾构机刀盘上的先行刀具。
背景技术
盾构机,近年来广泛用于地下工程以及隧道掘进等作业。盾构机的刀盘上设置有刀具,主要是利用刀盘的转动,由刀具对岩土、土层、砂石等进行开沟、碾压,破碎和切削等,从而完成工程掘进。根据工程要求,刀具一般分为刮刀、滚刀和先行刀等。先行刀又根据安装位置以及作用的不同,分为撕裂刀、耙齿刀、羊角刀等。其中撕裂刀是在弧形刀体上开孔焊接多个条状合金,耙齿刀是在耙齿形刀体上开孔焊接多个条状合金,羊角刀是在羊角形刀体的二个羊角处焊接由多个合金块组成的合金。上述三种刀具都存在着刀体外露,包裹合金易脱落报废现象,使用寿命短、耐磨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性能高的盾构机用先行刀,代替原有的撕裂刀、耙齿刀以及羊角刀。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盾构机用先行刀,主要包括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为方形,在刀体顶面的左右二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开式槽,开式槽内焊接有大合金体;二个大合金体之间的刀体顶面上开有内凹槽,内凹槽内焊接有略高出刀体顶面的小合金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在刀体的端部采用大合金体,中间设置小合金体,先由一个大合金体接触岩土,进行前处理,然后通过小合金体对岩土进行再处理,最后由另一个大合金体对岩土进行后处理,保证开沟、破碎等先行作业,可有效代替原有的撕裂刀、耙齿刀以及羊角刀等各种形式的先行刀。由于大合金体外露,且直接接触岩土,避免了岩土对刀体的直接磨损,有效保护了刀体,避免了由于刀体磨损合金脱落现象的发生。具有抗磨损、使用寿命长的效果,增大了合金面,提高了刀体的耐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1为刀体、2为大合金体、3为小合金体、4为耐磨层。
本实用新型为盾构机用先行刀,主要由长方形刀体1组成,包括左右二个侧面、顶面以及前后端面。如图1所示,使用中刀体1的一个侧面先行接触岩土,而后是顶面,最后是另一个侧面,反之亦然。本实用新型是在刀体1顶面的左右二端分别设置一个开式槽,开式槽内焊接方形大合金体2。大合金体2的顶面外露且略低于刀体1的顶面,大合金体2的侧面外露且略低于刀体1的侧面。大合金体2外露的顶端可采用直角边或弧形过渡边、斜面过渡边,也可采用整体弧形过渡或整体梯形过渡的方式。二个大合金体2之间的刀体1顶面上开有条形内凹槽,内凹槽内焊接与之相应的条形小合金体3,小合金体3的顶面略高出刀体1的顶面。所述小合金体3沿刀体1的顶面纵向设置且均匀分布,一般设计为三个。
为便于焊接,如图2所示,所述大合金体2及小合金体3可由多块小合金块并排排列组成,形成方形大合金体2和条形小合金体3。
为增加耐磨性能,所述刀体1的前后端面、顶面以及左右侧面的其它外露部位可喷涂耐磨材料,形成耐磨层4。
使用时,刀体1通过刀座安装在盾构机的刀盘上,随着刀盘的正反向转动,侧面上的一个大合金体2首先接触岩土,对岩土进行前处理;然后顶面上的小合金体3再对岩土进行再处理,最后由另一侧面上的大合金体2对岩土进行后处理。由于大合金体2外露且直接接触岩土,有效保护了刀体1,避免了合金脱落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刀体1的耐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玉海,未经刘玉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79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