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清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8012.1 | 申请日: | 200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66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栎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栎坛 |
主分类号: | A47L17/00 | 分类号: | A47L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山东省日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清洗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生清洁装置,尤其是一种新型清洗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市场上常用于清洗的杯子工具一般有布类、丝球和海绵类的清洗器,其中用上述工具操作时必须将手置杯内,对于较小的杯子清洗时手无法放入杯子中,清洗很不方便。另外,海绵清洗器材料本身太软,对挂在杯壁上的污渍很难清洗掉。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人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清洗装置,用于弥补上述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清洗装置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一是该装置整体结构设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二是清洗剂柄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之三是刷体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新型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柄、刷体,其特征在于:清洗柄是由贮剂筒、囊盖及给剂管所构成;囊盖设在贮剂筒上侧,给剂管设在贮剂筒下侧与贮剂筒相通,贮剂筒、囊盖及给剂管固为一体;刷体是由骨架、软刷体、硬刷体及给剂梳所构成,其中骨架内为中空,给剂梳设在其中,骨架外围固设有软刷体,骨架下端设有硬刷体,给剂梳与给剂管相连接。
所述的一种新型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囊盖上为球形设有压缩穴,手按压缩穴时囊盖变形,使剂液给出。
所述的一种新型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骨架是由上架环、下架环和若干支柱组成,支柱设在上架环和下架环之间固为一体。
所述的一种新型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软刷体上设有若干刷梗、刷梗垂直设置,起增加清洗强度作用。
所述的一种新型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给剂梳上设有给剂支管,给剂支管分布在给剂管上与给剂管内孔相通。
所述的一种新型清洗装置,使用时将洗剂加入贮剂筒内,用手轻轻按压缩穴,清洗液通过给剂管进入给剂梳内,从给剂支管进入软刷体内。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比较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制做的清洗装置,可以自由给清洗剂,并且在刷体上设骨架使刷体受力较大,软刷体和硬刷体结合,可达到彻底清洗目的。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清洗柄,11.贮剂筒,12.囊盖,13.压缩穴,14.给剂管,15.清洗液。
2.刷体,21.骨架,211.上架环,212.下架环,213.支柱。22.软刷体,221.刷梗,23.硬刷体,24.给剂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新型清洗装置,包括清洗柄(1)、刷体(2),其特征在于:清洗柄(1)是由贮剂筒(11)、囊盖(12)及给剂管(14)所构成,囊盖(12)设在贮剂筒(11)上侧,给剂管(14)设在贮剂筒(11)下侧与贮剂筒(11)相通,贮剂筒(11)、囊盖(12)及给剂管(14)固为一体,刷体(2)是由骨架(21)、软刷体(22)、硬刷体(23)及给剂梳(24)所构成,其中骨架(21)内为中空,给剂梳(24)设在其中,骨架(21)外围固设有软刷体(22),骨架(21)下端设有硬刷体(23),给剂梳(24)与给剂管(14)相连接。
所述的一种新型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囊盖(12)上为球形,设有压缩穴(13),手按压缩穴(13)时囊盖(12)变形,使清洗液给出。
所述的一种新型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骨架(21)是由上架环(211)、下架环(212)和支柱(213)组成,支柱(213)设在上架环(211)和下架环(212)之间固为一体。
所述的一种新型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软刷体(22)上设有若干刷梗(221)、刷梗(221)垂直设置,起增加清洗强度作用。
所述的一种新型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给剂梳(24)上设有给剂支管,给剂支管分布在给剂管(24)上与给剂管(24)内孔相通。
所述的一种新型清洗装置,使用时将清洗剂加入贮剂筒(11)内,用手轻轻按压缩穴(13),剂液通过给剂管(14)进入刷体(2),给剂梳(24)内从给剂支管进入软刷体(22)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栎坛,未经陈栎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80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