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9029.9 | 申请日: | 200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75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谢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小军 |
主分类号: | G09F3/03 | 分类号: | G09F3/03;B65D90/5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禹小明 |
地址: | 510000广东省广州市新港中路4***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耗性封条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主要用于集装箱或货柜的封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封条,特别是应用集装箱或货柜进行封箱的封条,主要包括封块和钢索两部分结构,钢索一端固定在封块上。使用的时候将钢索的一端穿过需要进行封箱的集装箱或货柜的门孔之后,再穿过封块锁孔,由于锁孔内设有锁定机构,因此能够将钢索固定,使其无法回抽,从而实现锁定。封条的作用是保证被封箱体内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不会被调换,保证货物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对封条的要求是一次性使用,拆封的时候需产生破坏性、不可逆的结果;锁定能力高,锁定后钢索不易被抽出,防止被抽出之后再进行封箱。
由于现有的封条的内部锁定机构采用的是弹性构件,当钢索穿过之后弹性构件在锁孔内挤压钢索,使其无法回抽。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这种锁定的方式并不是十分安全。由于钢索为攒在一起整体式结构,结构型很好,能够承受拉力大,且与弹性构件的接触面积小。因此在封条能够承受的极限拉力的范围内,钢索还是有可能被抽出来然后再次封箱。另外就是封块的材料选择上一般采用塑料和金属两种,塑料加工简易,在封块上进行标识也十分容易,但是与钢索摩擦容易导致锁孔扩张,钢索容易被拉出,封箱安全性差;而金属材料虽然封箱性能较好,不过加工工序多,对及其要求高,重量大,且很难进行标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诸多缺陷,设计一种封箱安全性高,无法非破坏性拆封的封条。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封条的结构,包括封块和钢索,封块上开设有锁孔,锁孔内设有锁定机构,钢索一端固定在封块上,其改良的结构钢索由钢丝绳股呈松散式捻绕构成,且钢丝绳股在末端相互固定形成钢索的集结端部。本设计的特点在于钢索采用非紧密攒绕的结构,当钢索的两端进行固定的时候,钢索与一般钢索一样为整体式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与现有技术一样,将钢索穿过集装箱或货柜的门孔之后,再穿过封块的锁孔进行锁定,整体式的钢索有利于在门孔或锁孔中穿过。然后将所述钢索的集结端部剪断,钢丝绳股的末端失去集结的固定力,钢丝绳股自然散开,实现锁定。散开之后的钢丝绳股在锁孔内部与锁定机构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如果要将钢索回抽,将需要更大的作用力。而由于钢索呈发散状,每根钢丝绳股独立受力,且钢丝绳股的截面积大大小于钢索,散开之后承受拉力的性能大大下降,在大作用力的作用下容易断裂。即使是能够采用特别的方法抽出所有钢丝绳股,发散的钢索也无法象单股钢索那样再次穿回封块。有了上述的三重保障,使得封条的锁封是一个完全不可逆的过程,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
钢丝绳股的具体内部结构是包括一条索芯钢丝绳股,其它的钢丝绳股均为独立的捻绕单元,逐一围绕索芯钢丝绳股捻绕形成钢索。索芯钢丝绳股的存在和使用逐一的捻绕方式使得钢索在使用前整体性能好,其它钢丝绳股不容易发散;在剪断集结端部后,其它钢丝绳股不会相互缠绕,容易发散。
上述钢丝绳股相对于索芯钢丝绳股为非紧密式捻绕结构,所有钢丝绳股仅在钢索的两端进行固定,钢索末端截面面积小于中部。钢索末端的固定方式可以多样,一般采用焊接并锻打或打磨的结构,这样末端连接紧密且略呈尖状,方便穿过锁孔。钢索可以直接采用散花钢丝绳结构,这种钢丝绳一般认为用于作为封条的钢索其末端要进行固定,加工工艺复杂,不便于加工,因此不采用这种钢丝绳。而本专利克服了传统的技术偏见,采用散花钢丝绳作为封条钢索,当剪掉钢索末端的集结端部之后,由于钢索自身的特性,构成钢索的钢丝绳股自动散开,提高了锁封性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有些集装箱或货柜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开封多次,然后在加封。一般是采用多个封条进行,这样即浪费安全性又不高。本实用新型在封块上设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钢索,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锁封之后再剪开,采用另外一条钢索再次进行锁封,只采用一个封块,节省封条的使用量,也提高了安全性。
由于本实用新型使用之后的钢索与锁孔之间有较为紧密的接触,剪断钢索之后不便于抽出,因此为了使用方便,封块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锁孔。锁孔数量可以与钢索数对应,或少于钢索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小军,未经谢小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90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辊轮组壳座保护装置
- 下一篇:手持式喷雾器侧顶式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