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层耐火内衬高炉送风支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90051.5 | 申请日: | 200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20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午;严同强;刘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9/10 | 分类号: | C21B9/10;C21B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伟 |
地址: | 430083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层 耐火 内衬 高炉 送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送风用的管道。
背景技术
现有的送风支管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外钢壳内设置耐火纤维层及耐火浇注料浇注的耐火内衬,这种支管的优点是制作简单方便,缺点是耐火内衬稳固性差,容易开裂而耐火纤维层不能长期保证钢壳不发红;第二种是外钢壳内设置双层耐火内衬,分别是用轻质的耐火浇注料浇注的隔热层和用重的耐火浇注料浇注的工作层,特点是制作比较简单而且隔热效果较好,缺点是由于支管的内外温差较大,耐火内衬稳固性仍然较差,晚期容易开裂,导致钢壳表面发红,使用寿命不长;第三种与第二种支管类似,不同的是其工作层由耐火砖组成,其稳固性优于第二种支管,但是由于工作层直径较小,耐火砖的砌作工艺复杂,这种支管同样无法克服第二种支管使用寿命不长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高炉送风支管由于耐火内衬稳固性差,隔热层不能长期保证钢壳不发红而造成支管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层耐火内衬高炉送风支管,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层耐火内衬高炉送风支管,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钢壳、隔热层和耐火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由耐火纤维和耐火砖组成,所述耐火内衬由重质浇注料组成。
对上述基础结构的进一步改进为,隔热层的厚度为20~100mm,高度低于钢壳端头20~40mm。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隔热层与耐火内衬组成耐火层,隔热层的总厚度小于耐火层总厚度的35%,耐火内衬的厚度为70~150mm。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锚固结构体,所述锚固结构体的前端固定在耐火内衬中,后端固定在钢壳上。
对上述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锚固结构体是“Y”型、“V”型、“T”型或“L”型,大头端固定在耐火内衬中。
更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锚固结构体的大头端与相邻锚固结构体的大头端方向垂直。
作为优选的,所述锚固结构体焊接在钢壳上。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耐火砖为轻质耐火砖。
经改进的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运用中有显著的效果,主要表现有:
1.由于隔热层采用了耐火纤维和耐火砖双层结构,减小了隔热层中耐火砖的内外温差,降低了耐火砖的热应力,减弱了耐火砖开裂应力,保证了耐火砖隔热层的不开裂;同时,由于双层隔热层的保温效果,大大减小耐火内衬的内外温差,保证耐火内衬不开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耐火内衬稳固性的问题,有效延长了送风支管的使用寿命;
2.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外钢壳、隔热层和耐火内衬这三层耐火内衬,使得钢壳表面温度降低到普通钢材的安全温度以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隔热层不能长期保证钢壳不发红而造成支管使用寿命不长的问题,不但提高了钢壳的刚度,而且避开了钢壳的脆性区;
3.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隔热层采用耐火纤维和轻质耐火砖,隔热层的工作直径较大耐火砖砌作方便;而耐火内衬直径较小,则采用浇注料,制作工艺简单方便。
4、由于钢壳表面温度小于200℃,大大降低热风损失,节能效果明显。
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热稳定性好、强度高、能够耐受高温气流的冲刷,钢壳的表面温度可控制在200℃以下,安装方便、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三层耐火内衬高炉送风支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
图3:为“Y”型锚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三层耐火内衬高炉送风支管剖面结构示意图,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钢壳1、由耐火纤维2和耐火砖3组成的隔热层、以及由重质浇注料组成的耐火内衬4。
本实用新型采用外钢壳1、隔热层和耐火内衬4这三层耐火内衬,隔热层采用耐火纤维2和耐火砖3组成的双层结构,减小隔热层中耐火砖3的内外温差,降低耐火砖3的热应力,减弱耐火砖3开裂应力,从而保证耐火砖隔热层的不开裂;同时,由于双层隔热层的保温效果,能够大大减小耐火内衬4的内外温差,保证耐火内衬4不开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耐火内衬稳固性差的问题,有效延长了送风支管的使用寿命。
对于隔热层的设计,将其厚度设置为20~100mm,高度设置为低于钢壳端头20~40mm;
隔热层与耐火内衬4组成耐火层,隔热层的总厚度小于耐火层总厚度的35%,耐火内衬4的厚度设置为70~150mm。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还包括锚固结构体5,锚固结构体5的前端固定在耐火内衬4中,后端焊接在钢壳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900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包铝五芯阻燃耐火软电缆
- 下一篇:一种柔度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