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生物循环燃煤烟气脱硫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91989.9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46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丁忠浩;沈超;蒋磊;邹先玉;陆世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正玉 |
地址: | 430200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循环 燃煤 烟气 脱硫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环保的燃煤烟气脱硫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循环燃煤烟气脱硫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控制燃煤SO2污染技术可分为四类,即煤燃烧前脱硫、燃烧中脱硫、燃烧后烟气脱硫以及煤转化过程中脱硫,其中烟气脱硫(FGD)被认为是控制SO2污染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脱硫技术。按脱硫产物是否回收,烟气脱硫可分为抛弃法和回收法,而按照脱硫过程是否加水和脱硫产物的干湿状态,烟气脱硫又可分为湿法、半干法和干法。我国对烟气脱硫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先后建设了一系列烟气脱硫示范工程。如重庆珞璜电厂的湿式石灰石法脱硫工艺;深圳西部电厂的海水洗涤(SWW)烟气脱硫等。与此同时,国内多家研究机构也对多种工艺如石灰石/石膏法、亚纳循环法、活性炭吸附法、旋转喷雾法、磷铵肥法等进行了试验研究。这些都为我国研究脱硫技术积累脱硫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烟气治理工艺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一般来说,从国外引进的脱硫技术工艺比较成熟,运行可靠。但从经济角度考察,受我国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多数引进的技术由于高昂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而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只能在小范围内被采用。另一方面,国内外目前应用的主要烟气脱硫技术,无论是国外引进的“石灰石-石膏法”、“旋转喷雾干燥法”,还是国内的简易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都存在因产物无出路,不得不作为固体废弃物抛弃的问题,往往形成“建不起,用不起,越来越重的包袱背起”的尴尬局面,使国内许多企业在应用烟气脱硫技术时望而却步。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已经证明,微生物法脱硫技术对传统工业废气的处理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具有脱硫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能耗少、没有煤流失、脱硫速率快(几秒种就开始反应)、设备容易操作、反应易于控制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具有明显的经济和技术优势。目前,国内外对微生物法脱硫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和途径:一种是微生物还原脱硫法,即在厌氧条件下利用严格厌氧还原微生物(SRB,如脱硫杆菌)将SO2还原为S2-,然后再利用好氧微生物将S2-氧化为单质S;另一种是微生物直接催化氧化法,即利用好氧化能自养微生物(最典型的为氧化亚铁硫杆菌)将SO2氧化间接(加入过渡金属)或直接转化为SO3(副产品为硫酸)。与微生物氧化法相比,微生物还原法烟气脱硫技术具有设备工艺较复杂、投资比较高、设备不易控制、自动化程度要求高等缺点。此外,还原法工艺对厌氧环境要求也十分严格,并且在运行时须额外投加价格较昂贵的碳源。其高昂的代价和工艺的复杂性,对深入研究和实际运用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制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微生物循环燃煤烟气脱硫设备,以经过分离驯化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f菌)固定化生物膜和铁离子复合体系为基础构建的生物循环脱硫新工艺,结合无机化学和微生物学原理,对氧化亚铁菌的固定化、生物喷淋脱硫操作的影响因素及喷淋液的循环利用重点进行优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生物循环燃煤烟气脱硫设备,包括:储气罐、冷却器、气体流量计、气泵、填料塔、尾气监测罐、复合固液分离器、循环水槽、水泵、液体流量计,燃煤烟气气体管道连接:储气罐、冷却器、气体流量计、气泵、填料塔、尾气监测罐依次链接,A.f菌循环液管道连接:填料塔、复合固液分离器、循环水槽、水泵、液体流量计依次链接,其特征在于:气泵的输出管与填料塔的侧下部相连,尾气监测罐与填料塔的侧上部相连,填料塔的底部与复合固液分离器相连,水泵的出口经液体流量计连接到填料塔的顶部。填料塔后面设置的复合固液分离器分离循环液中的沉淀物质。
填料塔为圆柱形耐酸有机玻璃塔,其中填充20×20mm的多面空心球、10×10mm拉西环作为复合填料,填料塔的中部设法兰,防止产生壁流。
设备中的循环液为A.f菌的9K培养基菌液。冷却器的水流量大小可调节,烟气通过螺旋管后温度为40摄氏度以下。进出口烟气分析仪为在线监测仪器,实时监测烟气成分,实时调节气体流量计和液体流量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学院,未经武汉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919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连锁保护智能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万向轮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