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具式可回收锚杆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92207.3 | 申请日: | 200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14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施木俊;洪兴全;徐光耀;刘涛;李纲林;于广柏;彭汉发;张杰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30022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具 可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现锚杆回收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可回收锚杆是为避免临时支护锚杆给邻近场地后续施工留下严重隐患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目前,可回收锚杆主要有如下类型:
(1)机械式可回收锚杆:其原理是用联接器将锚杆体与异形预应力钢筋等联结起来,在回收时,施加与紧固方向相反的力旋转,使锚杆体与联结器脱开后将其取出。因其需传递反向力,杆体必须采用直且有一定刚度的钢筋等材料,在回收空间狭小的基坑工程中无法应用。
(2)化学式可回收锚杆:其原理是在承载端安装发热装置或爆破装置,在回收时,使用点火装置点火,从杆体的粘结段将其切断并拔出。这种回收方式结构复杂,可靠性低,无法大规模推广应用。
(3)U型承载体可回收锚杆:其原理是钢绞线通过U型承载体回转固定,在回收时,松开钢绞线的一端而张拉另一端,使钢绞线在U型承载体回转后拔出。这种回收方式在钢绞线的一端未拔过U型承载体之前,回收力较大,效率低,且回收后的钢绞线已产生塑性变形而严重扭曲,无法再次使用。
(4)定阈锁固式可回收锚杆:其原理是将金属环通过专门挤压设备挤压固定在钢绞线的一端,使之承受锚杆拉力,回收时,在钢绞线另一端线拉,超过金属环与钢绞线的挤压摩擦力后,金属环与钢绞线脱开,从而将钢绞线拔出。这种锚杆需要专门的挤压设备,不利于在施工场直接加工制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可在施工现场安装,不需专门设备,性能可靠,适于狭小回收空间,回收后的钢绞线不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可重复利用的夹具式可回收锚杆。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夹具式可回收锚杆,两个半圆环夹具夹片的锥端与圆柱形承载环前端紧密连接,圆柱形承载环后端与承载体紧密连接,无粘结型钢绞线的去掉保护套的端部穿过承载体、圆柱形承载环、夹具夹片,有保护套的无粘结型钢绞线外绑VC塑料注浆管,后端与定位器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用钻机成孔,再放入本实用新型,通过PVC塑料注浆管将水泥浆从锚杆端部注入。待水泥浆固化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即可在支护结构端对锚杆张力锁定,即为支护结构提供锚固力。
在锚杆使用功能完成后,需要拆除回收时,用千近顶张拉钢绞线。当张力达到夹具承载环的失效张力后,夹具失效,此后钢绞线张力很小,夹具与钢绞线分离,可以用人力、卷扬机、绞盘等设备快速将钢绞线拔出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在施工现场安装,不需专门设备,性能可靠,适于狭小回收空间,钢绞线可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承载环的结构剖、侧视图
图4、5、6是夹片结构剖、侧、俯视图
图7是承载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承载体结构剖视图
图9是定位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两个半圆环夹具夹片2的锥端与圆柱形承载环1前端紧密连接,圆柱形承载环1后端与承载体3紧密连接,无粘结型钢绞线4的去掉保护套的端部穿过承载体3、圆柱形承载环1,由夹具夹片2夹住。有保护套的无粘结型钢绞线4外绑VC塑料注浆管6,后端与定位器7连接。
参照图2、3,圆柱形承载环1有圆锥形空孔。参照图4、5、6,夹具夹片2有与圆锥形空孔相配合的圆锥角。圆锥角与圆锥形空孔紧密配合,当夹具夹片2夹住无粘结型钢绞线4,并张拉钢绞线时,承载环为夹具夹片提供围压力。由物理自锁原理,夹片越张越紧。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性能可靠、安装方便。
参照图2、3,承载环1外壁有两道切口9,底部有一道切口8,用于确保承载环失效面总是发生在切口处。切口的深度决定了承载环的有效壁厚,也就决定了夹具失效张力的大小。回收时,外部张力通过钢绞线传到夹片上,进而传到夹具的承载环上,并在承载环形成环向拉应力。随着钢绞线张力的逐渐增大,承载环环向拉应力也逐渐增大。当环向拉应力达到切口处材料的屈服强度时,承载环在切口处材料屈服,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夹片随钢绞线移动,促使承载环进一步变形。当承载环切口处材料塑性变形发展到一定程度,切口断裂,承载环失效,此时的钢绞线张力为夹具失效张力。夹片因没有围压力而与钢绞线松开,钢绞线即可以很小张力快速拔出,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高率回收的需求。
参照图4、5、6,图7、8,图9,夹具夹片2、承载体3、定位器有夹无粘结型钢绞线4的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922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